•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半路出家”成为技术能手
  • “半路出家”成为技术能手

    时间:2017-08-07 20:28:1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盛夏酷暑,南京汽轮电机集团的汽轮机车间内热浪滚滚,记者见到镗工组组长孙翔时,他正与班组人员聚在一起讨论数控动梁龙门镗铣床的紧急抢修问题,“天太热,设备都闹‘罢工’了,正好带大家一起研究解决一下。”说话时,豆大的汗珠从孙翔脸上滑落,身上的工作服已完全被汗水浸湿。据了解,组织班组人员集中研讨也是企业党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的党员示范岗“一带一”活动,孙翔作为示范岗责任人,也抓住时机向班组成员传授技能。

    2002年退伍后,孙翔被分配到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工作,镗工这一行一干就是15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时刻以“工匠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努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一名普通操作工迅速成长为高级技师。他所带领的班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本人也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最近,企业进入高温生产,孙翔主动放弃每天多休息两小时的“高温福利”,日夜坚守在生产一线。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是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承担着燃气轮机、汽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等发电设备的制造任务。“高端装备的加工制造,涉及知识面广、技术要求高,每个零部件都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和质量,我们操作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责任心。”孙翔告诉记者,初到生产一线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于是一边自学文化知识,拿到了大专、本科文凭,一边钻研镗、铣和数控编程专业技能,现在各种大型零部件镗、铣、钻的数控加工,包括汽轮机整体转子、高压缸等一些高难度的加工任务都能够熟练完成。

    “党员要率先掌握岗位技能、要率先成为岗位能手、要率先创造岗位业绩。”这是孙翔在企业党委开展的党员示范岗“三个率先”活动中立下的承诺。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年带领班组一起啃下的“硬骨头”。“330MW汽轮机的冷凝器管隔板只有16毫米薄,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钻头也容易弯曲损坏。”孙翔告诉记者,针对这一困扰已久的难题,他研究设计出一款辅助支撑装置,利用管隔板上原有的产品孔,平移8mm,插入填隙条,再旋入顶杆,就可以对薄板进行辅助支撑,有效解决了变形的问题。

    不仅是这款辅助支撑装置,还有反刮刀杆、Z型探针等等“小发明”,孙翔带领班组“脑洞大开”开展技术创新,已经拿下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有两项正在申报中,这些专利成果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零部件加工中的工艺难题,促使南汽轮的产品与国内同行同等加工质量媲美,有的技术革新实现了业内首创。

    近3年,孙翔累计加班加点多达3000多小时,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更是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践行着党员示范岗的承诺,在班组人员中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大家努力工作、争创先进。采访中,他多次对记者说:“党员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要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务越是难度大、时间紧、要求高,越是对我们的考验,多加工一个零件、加工好每一个零件,这才是真正践行我的党员承诺。”车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孙翔精心加工的产品,已连续15年无回用零缺陷,连续6年获得企业质量奖牌。同时,经孙翔指导培养的32名青年员工中,10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18人获高级工证书,6人获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本报记者 张璐 本报通讯员 张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