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长清将迎“天然气”时代,这条天然气管线置换通气!
  • 长清将迎“天然气”时代,这条天然气管线置换通气!

    时间:2017-12-02 17:30:36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12月2日上午,随着一团蓝色火焰的腾空燃起,“崮山-归德” 中压长输天然气管线成功置换通气,这意味着长清区天然气“村村通”工程又取得突破进展,沿线崮云湖街道、张夏街道、万德街道即将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崮山-归德”中压长输天然气管道项目是济南市重点工程, 为提高济南市燃气普及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该管线全长24公里,起点为崮山高中压计量站,终点为万德中压计量站,设计压力0.4MPa,日供气能力可达11万方以上,将满足管道辐射周边的远期用气需求。

    施工难度大,须5次穿越北大沙河

    据施工人员介绍,由于该工程部分管线沿国道104敷设,在施工建设中项目小组多次与当地公路管理部门、水务局沟通协调。同时受地理环境影响,崮山-万德中压管线施工难度大。项目施工须5次穿越北大沙河,为确保工程质量,项目组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会,研究施工方案。经过多次调整方案,最终施工方采用了多台吊装设备同时架设管线,加装配重块沉管的方法。为确保长期可靠供气,该段过河管道深埋河床6米,避免了河水冲刷对管线造成的破坏,其工程量多,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为确保如期完工,施工人员打破常规,采取不同路段、不同时段错峰施工的建设步骤。经常利用夜间开挖过路铺设管位。而遇到乡村、学校、工厂等居民聚集区域,便及时联系周边单位,了解居民、单位工作作息时间,沟通协商过后方安排施工建设,尽可能的减少对周边百姓的打扰。一位该项目的技术人员曾开玩笑的告诉记者,“这条管线上途径的乡村,哪个地方、哪天是集市,都在我的手机备忘录里了!”

    “把工地当成了家”

    “他们快把工地当成自己家了”,这是该项目上的施工员家属对他们的怨言,也是对济华工程建设人员最真实的写照。为了尽早实现竣工,这条线上的工作人员早出晚归,在工地上经常一呆就是一天。工程量密集的时候甚至几天都不能着家,项目组里的顾文京曾经连续五天都没有回家,同在一个单位的妻子向来支持他的工作,但也忍不住有点埋怨。王斌是工程施工员,为了能早一天完工,向部门、公司交上质量过关的工程答卷,顾不上孩子生病,将照顾家庭的责任交给妻子一个人,本想陪妻子过个结婚纪念日以弥补平时对家人的陪伴,最后还是忘记了,只能在工地上度过。

    工程人员的工作标配就是一辆车、一部手机、一个水杯、一张图纸,为了早日实现竣工通气,他们往往舍小家为大家,看到蓝色火苗能在千家万户点燃,还我们生活的城市一片青山绿水,就是对济华人的最好的嘉奖。

    长清将迎“天然气”时代

    根据济南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十大行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十大措施的通知》要求,济南济华在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煤改气”工作。“崮山-万德”中压管线的完工通气,惠及沿线23家工业用户、17个村(居),近5万居民,长清区将全面迎来“天然气” 时代,夯实了长清区、乃至济南市天然气“村村通”的基础建设。

    今年9月份,《济南市冬季清洁采暖气代煤电代煤工作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济南济华积极与当地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委员会加强合作,勇挑重担,设计建设峰山路、凤凰路、水鸣街等多条天然气中压管线,织密城乡天然气管网,各管线起开共推,加班加点为“气代煤”工作建设提供燃气基础设施保障。为加快长清区“气代煤”民用户壁挂炉安装进度,济华工作人员开启了“四加”的工作模式,即“加人、加设备、加时间、加投入”全力支持,在冬运前完成长清区“气代煤”民用户壁挂炉安装工作。

    受益于我市天然气管网的不断优化,燃气基础设施的不断增设,泉城人民将享受天然气带来的省心省钱的快捷生活,企业将在能源结构的调整中实现经济收益和谐发展的双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白新鑫 张晓燕 通讯员 林海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