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德州簸箕刘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吉增: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 德州簸箕刘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吉增: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2017-12-05 17:46:14  来源:齐鲁网  作者:王峥 孟凡东 周树茂 德州台 亓伟

    齐鲁网德州12月5日讯(记者 王峥 孟凡东 周树茂 德州台 亓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振奋人心,也让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董吉增信心大增。这位已经年近花甲、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23年的老支书,一直怀揣“创幸福基业,奉百姓至尊”的信念,带领着村民实现着由村民变居民、由贫穷变富裕的梦想。

    近日,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播出了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吉增访谈内容。

    “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施工期,一定要安全生产……”在簸箕刘集团新开发的楼盘现场,董吉增一遍遍地跟项目经理交代着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项目建成后,总销售将超40个亿,利润过亿元,能为簸箕刘增添一大笔集体资产。

    董吉增在簸箕刘集团新开发的楼盘现场

    上亿元的利润,这是23年前董吉增刚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1994年董吉增上任簸箕刘村党支部书记,村里欠外债50多万,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一笔债务。当时的簸箕刘,村里穷,村民也穷,只有砖瓦厂一家村办企业,还处于亏损中。董吉增苦苦思索如何带领乡亲们甩掉穷帽子?

    “我们村两委当时就意识到,再单纯的靠农业生产是不行了,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于是,董吉增组织村里的劳力,组建了一支建筑队,先是到处打零工,后来慢慢发展成了建筑公司,直到现在的集团公司。1998年,德州市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借着地理位置的东风,董吉增带领村民们赚到了“第一桶金”,也尝到了建筑行业的甜头。2009年4月,因城市发展,簸箕刘村要整体拆迁,村两委决定依托村里自己的企业,自拆自建。全村496户村民28天全部拆迁完毕。

    簸箕刘村拆迁后新建社区

    新社区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本村村民的住房问题,还可以将剩余房源对外出售,整个工程算下来,村集体赚了一个多亿。村集体富了,要让每个成员都能从中受益。经过商讨,簸箕刘村开始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将股权量化到人。凭借股权,簸箕刘的居民可以享受各种补助、福利。目前,人均占有资产现在已经超过了70万元。

    董吉增在村民周玉华家中

    周玉华今年64岁,今年重阳节,他和老伴每人领了1000元红包。他说,现在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簸箕刘就是小康。

    每家每户的腰包鼓了,董吉增又在考虑,绝不能让一户居民因为疾病等原因返贫。

    2007年,刚刚考上大学的年轻村民刘海强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四五十万元的医疗费让他一家人陷入了绝望。

    “虽然当时我们村集体资产还不是很富裕,家底不是很厚,但是我们作为基层组织,一定要管,而且要管好。”董吉增说。经过紧急商议,簸箕刘村制定了一个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规定村民今后如果得病,除了医保报销的部分之外,村里按比例报销。

    经过治疗,刘海强痊愈康复。为了回报村里,他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到村里的企业工作,为村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6月,年仅26岁的村民周霞患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医生说手术费用至少要七八十万。“当时村里打了一个电话,你安心治疗就行,别的不用管,当时交费用的时候,村里直接把钱打过去,就交上去了。”周霞的丈夫董振增说到。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周霞的病奇迹般地治愈了,一共82万元的治疗费用,村集体就给报销了一大半。

    簸箕刘社区内部

    现在,簸箕刘村每年光给居民发放的各项补助、救助金就高达1700多万元。已经59岁的董吉增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他说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按我们的奋斗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我们要拓展经营项目,拓宽致富渠道,今后争取为村民积累更大的资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为我们全村的老百姓,在致富路上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加大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董吉增坚定地告诉记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