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拾城记|传承老济南曲艺文化,他卖房维持住院都交不起医药费
  • 拾城记|传承老济南曲艺文化,他卖房维持住院都交不起医药费

    时间:2017-12-06 17:39:23  来源:齐鲁网  作者:李宁

    齐鲁网济南12月6日讯(记者 李宁)

    李涛,1963年出生,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今年54岁。2007年创办了芙蓉馆,其间表演相声、快板、活词剧等。

    芙蓉馆一开始在芙蓉街关帝庙旁边。当时的芙蓉馆几乎没人可以静下心来坐着听相声。回忆起在芙蓉馆刚创办的日子,李涛的眼光黯淡下来。

    后来,芙蓉馆搬到了百花洲,一个走进百花洲就能清楚看到的四合院。院子正中门匾上写着“芙蓉馆”,这里是济南唯一一家天天相声场。每晚7点半到9点半,只要路过这座芙蓉馆,就可以听到有人在里面说相声,偶尔还有叫好声和掌声,为这片区域增加不少的趣味和韵味。

    打竹板儿

    进街来

    一街两巷好买卖

    也有买

    还有那个卖

    还有幌子和招牌

    李涛看到记者进来,就即兴表演起了牛胯骨说唱。“牛胯骨是最原始的,它的历史能追溯到西汉,牛胯骨本身就是传统曲艺里的一种,曲艺的艺术很多就是乞丐艺术。”

    牛胯骨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沿街乞讨的工具,他们用两个牛胯骨(内行叫“合扇”)上面拴十三个小铃铛(俗称十三太保),头上有两个红缨,敲打着念自己编的词。

    百花洲周围老城区,是一个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居住的地方,很多的诗篇,都是从这里说起来的。在芙蓉馆里,也能看到老济南的民俗文化。“山东济南芙蓉馆,曲山艺海第一家”。济南曲艺码头,号称曲山艺海,因为济南水旱码头俱全,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从南到北路过济南,从东到西也都路过济南,那时候济南的曲艺,很了不得。

    李涛的师父金文声曾说,“要不你就留给国家,你要不你就留给人家,千万不要留给自家。留给自家我死了这些东西就没了。”李涛拜师的时候金文声是坐轮椅来的。在师父生病期间李涛经常到师父家去看他。李涛说:“我也坚持这个东西呢。说实话我也是为了我师父,因为我师父,他本身也是济南的。济南曲山艺海,过去怎么辉煌,不能让这代人给毁了,本身拜师是干什么,拜师就是睁眼投胎,咱得发扬,咱得把这东西发扬下去。”

    李涛对艺术的执着使他开办这个芙蓉馆,卖掉房子来维持这个馆子,曾经身体不好去住院都交不上医药费。李涛表示,他对自己的坚持从不后悔,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就是这样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