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全国人才争夺战打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咋争才?
  • 全国人才争夺战打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咋争才?

    时间:2018-01-29 15:28:21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我省急需大量人才推动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山东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北有京津冀,南有长三角、杭州,在人才资源方面,对山东形成了夹击。山东如何在人才大战中取得突破,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推进提供支撑?

    28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专题记者会。

    建议高校专业设置

    围绕“十强产业”优化

    《山东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着力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人才50万人。

    在大会发言中,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副主任侯桂华委员认为,应重点针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的“十强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她建议,对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海洋产业、医养健康产业这5个新兴产业,高端化工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精品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这5个我省优势产业,引导高校专业优化调整、融合,加快形成科技研发、工程技术、运营管理与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衔接匹配的学科集群。

    此外,在大会发言中,经济界代表发言人、中土矿业集团董事长刘敬锟委员在谈到突破制约新旧动能转换的因素时,也提出目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不适应经济转型迫切需求,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必须深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的问题。”

    把中外合作大学

    纳入高等教育规划

    去年9月公布的首批全国“双一流”建设名单,465个学科中,我省3所部属高校的6个学科入选,省属高校无一入选。侯桂华发言时感慨,我省缺乏“高峰”学科,学科竞争优势不强。

    人才的“造血”功能与我省经济大省不相匹配,与“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不相符合,侯桂华认为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扭转,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为此,她提出,应迅速启动“双一流”后备学科建设计划,力争在下一轮建设名单遴选中抢占先机。

    省政协委员、山东融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说,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创建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会进一步激活办学机制、创新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他建议,把创建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纳入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另外要创办一到两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

    吸引人才光有钱不行

    人才“造血”重要,“输血”也同样重要。

    各地早已打响了人才争夺战,尤其在高精尖缺人才方面“求贤若渴”,抛出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比如东营市在智能装备等紧缺急需专业中,把范围从博士、硕士扩大到海外硕士毕业生,财政部门予以发放住房补贴;在青岛,顶尖人才可以获500万元补贴,家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威海市也给予不同领域的人才100万至300万元的扶持资金。“要把筑巢引凤的文章做得更好,为转得快提供强力支撑。”刘敬锟说。

    在28日下午的专题记者会上,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长英认为,吸引人才来山东,薪酬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才的工作环境、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甚至是生活归属习惯,子女受教育的机会,都会影响人才的落地。”

    省政协委员、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许敏表示,吸引人才落地,除了待遇的优厚,提供人才发展的平台也很重要。一方面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引导,另一方面科研教育单位也要主动对接人才需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陈玮马云云张玉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