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山东两会特别报道丨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经济新模式
  • 山东两会特别报道丨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经济新模式

    时间:2018-02-01 15:08:25  来源:齐鲁网  作者:李化成 李玲

    齐鲁网1月31日讯(记者 李化成 李玲)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如何发展海洋经济、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围绕这一话题,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省人大代表方勇说,海洋产业深度调整,特别是向海洋经济要质量,要效益,要增长。

    省人大代表刘波告诉记者,改变现有“岸重海轻”的局面,要坚持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完善沿海交通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重大涉海工程项目,不断优化沿海发展格局。

    优化发展格局,《报告》提出,强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省人大代表孙松说,像海岸带这种地方空间资源非常有限,要发展大港口要发展城市化,还有一些旅游等等,这带来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

    优化沿海布局的同时,山东还谋划向深远海挺进。《报告》中提出的“海上粮仓”、海洋牧场和海洋经济特色园区等,让来自沿海城市的代表委员们看到了新机遇。

    省人大代表许云川说,这又是给了威海海洋经济一次特别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次大好的时机,打造全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打造远洋基地。

    省人大代表刘昌松说,把加快海洋牧场建设作为促进传统渔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按照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的思路,实现由卖产品到卖风格、卖体验转变。

    向深远海挺进,离不开海洋高端装备的支撑。最近,借助大型养殖工船,山东在黄海中部海域利用冷水团试养三文鱼成功,这在全世界还是首创。而今年的《报告》也明确,要做强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命健康等产业,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省人大代表陈埥告诉记者,率先在海洋装备这个领域实现快速的发展以及创新的跨越,用先进的装备制造来保障养殖业的升级换代。

    在省人大代表张国防看来,要制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些支持政策,在产品标准的制定、临床的一些实验、文号的批准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

    海洋新动能,关键靠科技创新驱动。围绕《报告》中提出的“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等内容,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充分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力量,加快培育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吸引海洋人才,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省人大代表刘海行说,实施透明海洋、智慧海洋,这两个工程是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希望这个工作能够持续做下去,而不是千万不要把它做成项目。

    省政协委员谭建宇说,还需要大量的海洋性人才,如何提供人才输出技术,“应该是重点考虑的也是省里应该提前布局,有一定的前瞻性,然后有一定的投入”。

    省政协委员林成彬表示,人才的根源是企业家人才,如果企业家没有一个包容的态度,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眼光的话,对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新动能端强有力的技术是无法转化的。

    高质量发展,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开展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试点,这一点在代表委员中达成了共识。

    省人大代表姜凌刚告诉记者,要系统分析海域的特点、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还有环境承载力。

    省人大代表秦松建议,把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体化,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生态开发、高质开发,把三产贯通,建立一个陆海统筹一个崭新的海洋经济的新模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