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山东完成今年首例涉外捐献
  • 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山东完成今年首例涉外捐献

    时间:2018-02-02 15:24:52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2月1日上午10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血液采集室内,来自泰安的志愿者闫晓鹏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据了解,闫晓鹏是今年我省首例涉外捐献,受捐者是一名韩国人。

    时隔七年终于配型成功

    闫晓鹏是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村人,在一家私企打工。2009年的一天,他在街头看到一辆采血车,被车上一句宣传标语“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深深打动,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上采血车,参加了无偿献血。几年下来,他共累计献血1200ml。

    2011年1月1日,闫晓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时,恰逢泰安市红十字会为中华骨髓库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立刻填表加入,并于2011年6月份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

    时隔近7年,通过中华骨髓库比对,2017年10月26日,闫晓鹏与韩国一患者低分辨配型成功。当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征求闫晓鹏是否同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当决定成为一名志愿者开始,我就一直等着这一天。”

    随后,闫晓鹏开始进行高分辨血样采集、传染病检测、全面体检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家离市区比较远的闫晓鹏,多次来回奔波,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当工作人员让他打车过来,并告诉他期间的费用都是由患者来负责时,他却执意不肯。

    “骑电动车挺方便的,能给患者省点是点。”寒冷的冬天,闫晓鹏骑着电动车往医院跑了好几趟。对此,妻子戚小妮表示理解和支持,“只要丈夫认定的事肯定都会做到最后,再说他还是在救人。”

    为了捐献连上夜班赶工

    不过,闫晓鹏还是没敢告诉其他人。“他们以为我这次来济南,也只是献血。”闫晓鹏的女儿还小,正在上小学三年级,他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

    据了解,闫晓鹏的父亲多年前因车祸脑部受伤失忆走失了,妻子无法工作,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在闫晓鹏一个人身上。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快70岁高龄的人,还去做了保洁员,和儿子共同支撑着这个家。

    造血干细胞采集前需要提前几天打动员剂,为不耽误手头的工作,原本只上白班的闫晓鹏,连加了好几个夜班赶工。“既然决定要救人,就不能因为自己的事给耽误了。”

    记者了解到,直到高分辨分配时,闫晓鹏才知道受捐者是一名韩国人,为了能给对方捐献出最好的造血干细胞,他饮食作息都格外注意,2月1日早上,他六点就起床做着捐献前的最后准备。

    1日上午十点,两根粗粗的针头扎入闫晓鹏的胳膊内,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嗡嗡的声音,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采集,共采集218毫升外周血干细胞悬液。随后医生将会进行评估,如果采集量不够,2日闫晓鹏将再次进行采集。

    我省已有29例涉外捐献

    据了解,闫晓鹏是泰安市第16例捐献,也是第一例涉外捐献。同时,这也是今年我省首例涉外捐献。2日下午,闫晓鹏捐献出的珍贵的救命造血干细胞,将搭乘飞机去往韩国,尽快移植给受捐者。

    “其实,这不是我省第一次给韩国患者捐献了。”据山东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赵娜介绍,我省目前已实现了29例涉外捐献,给十四五个国家的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去年,我省就有三例涉外捐献。

    据介绍,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启动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设,山东分库也随之成立。山东省是全国最早一批启动骨髓库工作的省份、是最大的省级分库。

    2012年,中华骨髓库首次向世界骨髓库正式上传数据,这标志着中华骨髓库正式“入世”,可供各国患者检索,这对于世界骨髓库有立竿见影的扩容意义。闫晓鹏的此次捐献,则正是通过这一渠道,被“筛选”出来成功配型的志愿者。

    据赵娜介绍,截至到今年2.1日,山东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报名超过28万人,完成血样采集、检测入库182991人,数量排全国第一。同时,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突破606例,排名全国第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王小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