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青岛“90”后海归返乡做“茶农”
  • 青岛“90”后海归返乡做“茶农”

    时间:2018-03-27 15:24:31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刘岱

    【编者按】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许多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多是“38(妇女)61(儿童)99(老年人)部队”,使乡村振兴后劲不足、后继无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时下,在青岛的乡村,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回到乡村、留在乡村,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为乡村振兴作贡献。本报今起推出“咱们村的年轻人——乡村人才振兴故事”系列报道,展示一批扎根农村、奉献农业、带领农民致富的青年才俊的精彩作为。

    ▲张国浩查看今年刚种的春茶苗生长态势。 刘 岱 摄

    “2017中国茶业科技年会上,我们茶园选送的‘凤翰红’茶叶,荣获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在胶州市铺集镇的青岛胶茶现代农业示范园里,“90后”小伙儿张国浩手捧红彤彤的证书跟记者说,现在乡亲们看到自己种植的茶叶获得认可,种茶的积极性更高了。

    24岁的张国浩高中毕业后留学加拿大,就读于圣玛丽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15年拿到商学学士学位后,他选择回乡种茶。

    “我从小就喜欢喝茶,经常跟长辈和茶友聊茶。留学时都是喝一些速溶茶和咖啡,很难喝到正宗口味的中国茶。那时我就产生了学业结束后回国种茶创业的念头。”张国浩说,一开始家人并不支持,“耐不住我软磨硬泡,爸爸就让我先试一下。”

    经过认真考察,张国浩选中了胶州市铺集镇北部的侯家庵村作为种茶基地。他请来山东农业大学等机构对这里的土壤、水质取样鉴定,多渠道证明该地域适种茶叶。“铺集以前就有种茶的历史,我选的这个地方,远离工厂污染,紧挨着水库,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这个茶园位于北纬36度,这个纬度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全球许多优质露天茶园呢。”张国浩自信地说。

    要想开茶园,就要从乡亲们手中流转大面积连片的土地。侯家庵村是个水库移民村,地处丘陵,村民们此前大都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经济收入很低。

    “国浩说在这山岭薄地里能种出茶叶挣大钱,别说村民,刚开始连我也不相信。”侯家庵村党支部书记侯敬胜坦言。

    为获得乡亲们的支持,张国浩拉着侯敬胜,挨家挨户介绍本地种茶的优势和前景。“大伙儿被他的真诚感动,纷纷把土地交给他‘折腾’。”侯敬胜说。

    2016年秋天,在铺集镇党委及侯家庵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张国浩流转土地300亩,从台湾、福建、安徽等地引进金萱、福鼎大白和少许黄山群体种。当年就成功试种10亩无性系茶苗。

    一开始,张国浩并不急于种植茶树,而是不远千里从内蒙古拉来有机羊粪,种草肥地,然后再陆续增植茶苗。同时,运用覆草、生物防治、杀虫灯与黏虫板防虫、滴灌等新技术,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和茶叶炒制技术研发等,高起点、高标准种植名茶。

    经过两年养地之后,今年100亩春茶开始栽种。现在茶园里成片成片的茶树苗长势喜人。为了照看这些茶树苗,张国浩每天都吃住在茶园里。

    乡亲们除了把口粮地承包给张国浩之外,还成了他茶园里的工人,帮他一起种茶。“以前村民种植小麦、玉米,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一千多元,现在成为茶农,不算土地承包费,每年人均工资也在两万元左右。仅茶农工资,我一年就要支出七十多万元。”张国浩说,今年还打算成立茶叶合作社,吸引更多农户入股,带领更多农户一起“奔小康”。

    茶苗一般生长三年才能大量采摘。去年张国浩的茶园精采了少许茶叶,从安徽农业大学请来炒制师傅手工炒制了一部分,注册了“凤翰红”品牌。把成品送到中国茶叶学会评选,没想到一举夺得一等奖。“这更加坚定了我走种茶之路的决心。”张国浩说。

    目前,张国浩的茶园共流转土地500亩,种植茶叶120亩,计划到明年达到300亩的种植规模。“以后茶园还将配套种植100亩樱桃、葡萄、小米、红薯等农副产品,余下的100亩土地留作后期开辟亲子采摘园使用,咱也玩一把‘新六产’。”张国浩兴奋地规划着未来。(记者 刘岱 通讯员 刘伟 张劲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