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追忆“笑佛”唐杰忠语录 | 我是快乐“80后”,最喜欢演出
  • 追忆“笑佛”唐杰忠语录 | 我是快乐“80后”,最喜欢演出

    时间:2017-06-19 20:45:48  来源:齐鲁网  作者:

    听他的相声长大!105秒追忆山东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

    齐鲁网6月19日讯 2017年6月18日晚,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因病逝世,享年85岁。唐杰忠先生曾多次登上春晚舞台,与姜昆合作表演的《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作品,脍炙人口,反响强烈。

    唐杰忠,当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出生于1932年,山东省黄县人(现龙口市)。少年就学沈阳时,即学演相声。1949年进入部队文工团工作,1958年调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后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家刘宝瑞入室弟子,颇受教益;两人合演的相声《柳堡的故事》,颇获好评。

    >>>“笑佛”唐杰忠经典语录

    1、我是一个快乐的“80后”,属猴的,1932年出生。

    2、我最喜欢的就是演出。

    3、戴眼镜更有派。(多年来,唐老一直带着没镜片的眼镜框登台表演。)

    4、腰椎、颈椎不太好,按照医生的教育,应该睡在硬板床。(为此出去演出时,实在没硬板的情况下,唐老师只能睡在地摊上。)

    5、马季拿相声当生命,和马季在一块,他有很多包袱都让我乐。比如他在湖南,听当地的干部说“妻管严”,立刻就编到相声里了。(“妻管严”这词就从此诞生了。)

    6、我适合做绿叶,无论是从我的声音、形象、方方面面,我觉得我适合做捧哏。

    唐杰忠78岁接受山东记者采访秀家乡话,脱口说山东快书。虽然2岁就离开山东老家,但黄县的口音在唐杰忠那里还是深深地留存,大家听听味道纯不纯?

    1964年唐杰忠调入中央广播说唱团。先后与刘宝瑞、马季、郝爱民、姜昆等相声名家搭档。代表作品有《虎口遐想》、《新兵小传》、《找舅舅》等。1974年及1979年,与马季合演的《友谊颂》《海燕》《高原彩虹》及《新桃花源记》等相声,分别被珠江电影厂及新闻电影厂拍成艺术片。

    忆唐杰忠|这两个烟台人,创造了中国相声界一段传奇

    1987年以后,又多次参加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在影片《京都球侠》、《超速》和电视剧《多棱镜》、《人怕出名》、《愉快的旅行》等影视剧中,均有出色的表现。

    曾连续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并多次担任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他的捧哏朴实憨厚,儒雅自然,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合作伙伴的特点及时调整表演风格,能够与每一位逗哏演员配合得严丝合缝。收有徒弟张茂起、李建华、李艺、刘全刚、李金祥、赵斌、崔喜跃、杨宁、巩汉林、魏真柏、朱琦、汪声亚、杨祖尧、卡尔罗、马洛、罗爱恬、白玉、禹宝东、王德枋、徐锦江、赵志洪、韩占军等。

    姜昆探望病重的唐杰忠

    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姜昆、戴志诚合作相声《新虎口遐想》,春晚结束后,姜昆去看望了当年《虎口遐想》的捧哏唐杰忠老师。

    得知唐先生离世,曲艺界人士纷纷发文悼念。

    >>>“笑佛”唐杰忠干革命靠腿不靠嘴

    唐杰忠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寒之家,1949年1月29日,这个17岁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时候当了兵,算起来唐杰忠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老革命。他到部队先当文艺兵,打打快板,做宣传工作。

    在战友们眼里,唐杰忠性格宽厚,工作任劳任怨。那时文艺战士号称“革命靠腿不靠嘴”,1949年4月至10月,他们曾从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广州,途中还要打仗。脚上打了泡,就跟女同志要跟头发,用针穿上,把泡穿破,把水挤出来,第二天接着走,直到最后泡底下又打泡,长了茧子。在江西过九连山,7天7夜都在下雨,路只有一尺半宽,这边是山涧,那边是高山,大家都要扒着山走,十分危险,而唐杰忠还牵着一匹马,马上驮着他从天津出发时买的幕布。下山的时候更是艰难,空手走都很吃力,唐杰忠还得在马后拽着马,一步一步地挪。到了广州,幕布一点没湿,保存完好,唐杰忠为此立了大功,相当于现在的一等功。

    在路上,唐杰忠还随时都能编出顺口溜。眼睛看什么就能说什么,听什么就能讲什么。比如在行军过程中,他见到一个挑担子的炊事员,他就说:“这个同志真能干,一根扁担两头颤,中间夹着英雄汉。”起到了很好的鼓劲作用。到连队给战士教歌,唐杰忠教得特别有感染力,好学好记,非常受战士的欢迎。

    >>>拜师刘宝瑞感师恩学师德

    上世纪50年代初,唐杰忠从电影上看到山东快书名家高元钧的曲艺,非常喜爱。后来部队派唐杰忠到北京学习,他就到高元钧家里拜访。高元钧虽然没有收他为徒,但是他热情地给唐杰忠介绍了自己的把兄弟———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刘宝瑞不仅倾囊相授,甚至还一度给唐杰忠捧哏,捧着徒弟往前走。

    唐杰忠认为,高、刘两位先生不仅引导自己走上了相声的道路,还教导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事。“刘老师教我,除了传艺以外,我没有付任何报酬,也不交学费,也没有什么回报。他的心胸非常宽广,可以说是海纳百川。”

    所以后来唐杰忠也向刘宝瑞学习,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师徒,又是父子,还是朋友。比如对徒弟巩汉林,唐杰忠当年千方百计帮他托关系、找朋友到北京发展,还帮他在北京借了房子,后来看巩汉林演小品演得好,就从心眼儿里为他高兴,对他特别宽厚,尽管巩汉林小品演得越好,离相声专业就越远。巩汉林提起这事就说“感激师傅一辈子”。

    >>>“偷偷地爱上了马季”

    1958年,唐杰忠调入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成了专业的相声演员。第二年,他开始跟马季一起在刘宝瑞的教导下学习。唐杰忠笑着说,虽然马季比自己小,但是“当时我偷偷地爱上了马季”。他觉得马季就是“小侯宝林”,表演热情奔放,艺术上是顶尖的,而且马季特别爱相声,把相声视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学习的这一年是马季给唐杰忠捧哏,他们还一起在中南海为毛主席表演相声小段《装小嘴》等,还跟毛主席握手。

    后来唐杰忠放弃了升任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副团长的好机会,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他和马季从1959年开始正式合作,一直到80年代。有人说,相声演员找搭档比找媳妇还难,两个人业务上要有默契,相互之间要能容忍。

    唐杰忠一辈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但是这么多年来,唐杰忠说,自己心里从来没有觉得不舒服。“因为刘宝瑞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就说,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没有捧就没有逗,就不可能成为一个节目。”

    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获得了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唐杰忠就和自己得了奖一样,非常激动,夜不能寐,半夜起来写了一首“唐诗”———唐杰忠的诗,恭贺马季荣获大奖。谦虚了一辈子的唐杰忠还说,自己跟马季的合作,等于秃子跟着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没镜片的眼镜道具用了20年

    经历了和郝爱民先生两年的合作后,唐杰忠迎来了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大挑战———在姜昆的搭档李文华因病离开舞台后,与姜昆合作。

    姜昆说,“那个时候唐杰忠也是个著名捧哏演员了,也是我们大家心中的老师、前辈,可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位置上,他站到了李文华曾经站的地方,只允许他好,不允许他坏。”

    开始唐杰忠是亦步亦趋地模仿李文华,按照录音一字不差地给姜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后来大家一起研究,认为应该发挥唐杰忠自己的特点给姜昆捧哏。为了改变过去给观众造成的既定印象,唐杰忠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比较文雅的形象:戴上了一个其实没有镜片的眼镜,这个道具使了20年。

    姜昆说,俩人一开始的合作,真是费了力气,也一直在摸路子,后来终于在《虎口遐想》这个段子上,俩人开始找到了感觉,“大家忘掉了李文华,相信了唐杰忠老师”。他们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电梯风波》、《学唱歌》、《着急》、《重大新闻》等。尽管性格一动一静,大不相同,但在多年的合作中,两个人从没闹过矛盾、没吵过架。

    说起两人分开,姜昆挺感动的:“突然有一天,唐杰忠老师跟我说,‘姜昆,我觉得你得找一个新的搭档了,我跟不上你了,你节奏太快,一个月得跑十好几个地方,一会儿奔西藏,一会儿又出国了,一会儿又去‘老少边穷’地区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这么跟着你的话,估计得拖你的后腿,找个年轻人吧。”唐杰忠还主动给姜昆推荐了姜昆后来的搭档戴志诚。

    >>>机灵的“笨鸟”

    马季曾经说过,虽然唐杰忠老把自己是“笨鸟先飞”挂在嘴边上,总跑在前头,“但是大家伙得注意了,他并不是‘笨鸟’,他是挺机灵的一个‘鸟’,他还飞在你前头。所以他无论是跟谁合作,在相声界他是稳稳当当的,他站在了一个革命的、前辈的、大捧哏的重要的位置。”

    唐杰忠在业务上确实是个有心人,早年的作品《友谊颂》有很多英语的段落,唐杰忠不懂英语,就学,用汉字注音,汉字写不出来,就用日语字母注音,一点点地学。至于生活上、工作中,就更是谦虚谨慎。

    和唐杰忠相识40多年的赵连甲说,虽然唐杰忠总说自己如何沾马季的光、如何学马季,其实,“可以说我跟马季一直拿他当老大哥,他是个相声坯子,也是个领导坯子。而且他热情,他组织能力强,什么事情我们都靠他。”唐杰忠曾多年在中国广播艺术团担任办公室主任,演出队各种各样的活动安排,无论大事小事、正事杂事,唐杰忠准是站在最前边为大家服务。此外,“创作作品的时候都有唐杰忠,但是哪儿发表了,节目单上要印名字了,(就)没有唐杰忠(的名字)了,他不让(印)。”唐杰忠有意地不争功。

    >>>“绿叶”在家是“红花”

    “说相声他是绿叶,在家里我是他的绿叶。”与唐杰忠结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师说。他们1957年经人介绍认识,唐杰忠给金老师的第一印象是“很爱出汗,也不太爱说话”,后来金老师听说他要说相声,还觉得他不是说相声的料。“真没想到他能成为一个著名的相声演员。”

    唐杰忠其实也觉得对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个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来以后也没有什么表示。夫人是全国三八红旗手,除了她的工作,从不讲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讲劳动,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坏了,缝了很多针,唐杰忠一直不知道。

    唐杰忠和金老师可是“模范夫妻”。“请大家放心,我们老两口现在是她帮助我,我帮助她;她怕我累着,我怕她累着;她希望她多干点活,我希望我多干点活。”唐杰忠曾说。据说,要有人请唐杰忠吃饭的话,他一般都不去,实在推不了,去的时候一定要带俩饭盒,到那儿以后,告诉人家多炒两个菜,然后端回来给老伴吃。

    大伙儿都笑称唐杰忠为“笑佛”,因为他永远会把笑脸给他的观众、给他的朋友。其实在生活当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样经历了挫折和苦难。前些年,唐杰忠的一个儿子因病辞世,但是他认为,“戏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来,依然让大家在自己的相声艺术中得到快乐。

    甘为绿叶衬红花,淡泊名利气自华;起承转合七分捧,人称慈祥“老妈妈”。唐杰忠,这个谦虚、慈祥、可爱、幽默的老头,是百姓心中永远的笑星。

    (综合新华网、上海观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凤凰网、微信公众号“新煮藝”(ID:mrxbxzy)、“刘宝瑞相声艺术”(ID:Baoruiyishu)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