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山东这家企业用13年拿下34项专利 煤炭将能“变身”高端口红
  • 山东这家企业用13年拿下34项专利 煤炭将能“变身”高端口红

    时间:2017-09-09 18:48:05  来源:齐鲁网  作者:陈琛,摄像,郭鹏,济宁台,梁风祥,通讯员

    齐鲁网9月8日讯(记者 陈琛,摄像,郭鹏,济宁台,梁风祥,通讯员张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随着“去产能”和老矿区煤炭资源日益减少,山东煤炭企业着力在省外优质煤炭产能上做文章,将煤炭就地转化成油品、电、天然气、化工产品等,为企业发展寻找持续新动能。

    在陕西省榆林市的金鸡滩煤矿,产自这里的优质煤炭每天源源不断地送往50公里外的兖矿集团陕西未来能源化工公司,通过百万吨级煤制油装置,变成欧V、国六标准的柴油、汽油。兖矿陕西未来能源化工煤制油分公司副总经理宋淑群表示,这套煤制油示范装置设计年产油品115万吨,耗实物煤500万吨,通过这两年的运行,折算是3.59吨标准煤产1吨油品。

    千里迢迢跑到陕西上马煤制油项目,兖矿为何要走这一步棋呢?兖矿集团副总经理孙启文表示,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兖矿集团在山东本部有六对煤矿,可能要关掉三对。那么人员到哪里去?产业怎么发展?所以对兖矿集团而言,产业调整、升级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迫于发展的压力,兖矿一边在省外寻找优质煤炭资源,一边谋求改变挖煤卖煤的老路子,开辟新动能。经过充分调研,煤制油被列为一个选项,但技术却是一大瓶颈。兖矿当即决定,在上海成立能源科技研发公司。历经十三年攻关,2015年,项目团队终于研发成功低温费托合成技术,拿下34项发明专利,并找到了理想的转化地——陕北榆林,这也是我国能源的“金三角”。孙启文说,陕北榆林的煤炭资源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最好的,开采成本非常低;另外当地的政策规定,煤炭要就地转化成能源产品、化工产品或者载能的产品。

    当年8月,煤制油项目正式投产。经过两年运行,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兖矿陕西未来能源化工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刘永兵说:“吨油耗水达到了7立方左右,远远低于我们设计的吨油耗水10立方的指标”,整个装置的能源转化效率达到了45.9%,高于国家44%的先进值。

    但即使技术领先,在持续低迷的国际油价下,项目也面临严峻考验。根据测算,国际市场的油品价格在每桶56美元的时候,是一个盈亏平衡点。宋淑群说:“根据我们这套装置两年的运行情况,基本上效益实现了持平。”

    为谋求更大效益,前不久,兖矿又请来院士专家现场把脉问诊。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兴田提出:“煤通过费托来生产油品,来做特色的高端化学品,能不能闯出一条新路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认为要以化为主,油品尽量少出,“要搞适当规模的小品种的资源”。

    专家不约而同地建议开发高端化工产品。而实际上,兖矿这些年也在储备这方面的技术,并向在这一领域耕耘了60多年的南非借鉴经验。经过多方论证,兖矿决定上马二期400万吨项目,并改变单一油品结构,油品和化工产品各200万吨。未来,己烯、辛烯等被国外长期封锁的产品,高端的石蜡、润滑油甚至高端口红,都将在这里面世,一块煤将裂变出20多种油品和化工产品。“附加值上完全不一样了,”孙启文说,“以后80%的盈利要出自50%的化工产品。”

    2016年,兖矿集团省外煤炭产量4200多万吨,其中600万吨实现就地转化。而山东另一大煤炭企业,山东能源集团2016年在省外产量5100多万吨,其中1000万吨就地转化为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甲醇等。眼下在内蒙古基地,“蒙电入鲁”一期工程正加紧建设,未来每年将有55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为110亿度电。

    【快评】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改善保护生态环境

    燃煤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山东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压减煤炭。主动压减淘汰省内落后产能,依靠先进技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是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