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 岚县:为贫困患者除“病根”斩“穷根”
  • 岚县:为贫困患者除“病根”斩“穷根”

    时间:2019-01-10 17:30:37  来源:山西新闻网--三晋都市报  作者:

    岚县标准化农村卫生室。

    送医送药下乡。

    2017年初,原国家卫计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在中西部22个省份启动了健康扶贫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严格遴选推荐,岚县等22个省份的64个健康扶贫工作基础好、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县列入国家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县建设范围。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即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保缴费救助、辅助器具免费适配救助、特殊困难帮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创新健康扶贫“六大工程”:实施签约服务,建立医干帮扶责任体系;实施一人一策,建立精准识别动态管理体系;实施医药入户,建立三医一体机制;实施部门联动,建立政策覆盖体系;实施政府兜底,建立民生保障体系;实施医改优化,建立健康优先扶贫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今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发文,通报表扬了在健康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45个贫困县,吕梁市岚县位列其中。

    “四个一批”分类救治

    让患者看病有保障

    “以前,像我这样虽然患有冠心病,但没有并发症,是不能办理慢性病证的,如今在家门口就办了慢性病鉴定了,这真得感谢政府啊!”近日,拿到慢性病鉴定结果的岚县河口乡寨上村弟一沟小组贫困户王保全高兴地说。

    岚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其中因病致贫的占35.56%,特别是长期患慢性病的贫困人员占有很大的比例。该县完善健康扶贫举措,在因病致贫返贫贫困人口中开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普病定期义诊一批”四个一批分类救治工作。

    根据病种、病情、病程,按照“四定两加强”原则,岚县制定“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对达到救治条件的贫困人口进行常态化救治。

    在省定慢性病种的基础上,该县汇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掌握的全县慢病患病信息,将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扩大该县地方慢性病救治病种范围,将地方常见52种慢性病治疗纳入健康扶贫。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联动,深入全县各个贫困村对群众进行“慢性病”现场筛查鉴定,打通了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服务证后在岚县慢性病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就诊时直接报销。县级慢性病补偿不设起付线,其中贫困户最高限额内按90%额费用报销,年度累计报销封顶额为3000元。非贫困户最高限额内按50%额费用报销,年度累计报销封顶额为2000元。

    在慢性病认定流程上,该县降低认定门槛,简化认定流程,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患者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并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有针对性地免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实现上门服务。据了解,岚县县级慢性病证从认定到发证只需 2天时间。截至现在,累计为全县14153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办理了《岚县县级慢性病医疗服务证》。

    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136”兜底、大病补充保险、医院自付、民政医疗救助后,岚县对重病贫困患者实施兜底保障。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

    为防止非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岚县扩大健康扶贫政策保障人群,对非贫困患病人员给予“双救助、双签约”保障:凡非贫困人口在享受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政策后,个人自付费用超过5000元以上且家庭支付确有困难的,给予自付部分20%财政救助,封顶5万元;凡患县定52种地方慢性病的非贫困人口,在确诊办证后,按照二级医疗单位医师开具的用药处方,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按50%的比例报销,年度封顶线2000元。凡非贫困人口享受上述大病救助、慢病救助的人群,由干部团队、家庭医生团队负责“双签约”服务,保证其享受到与贫困人口一样的政策服务、健康服务。

    “双救助、双签约”,让岚县的健康扶贫政策更有温度。

    目前,该县大病救治80人。其中重大疾病先心病5人、终末期肾病7人、白血病7人、食道癌5人、胃癌8人、结肠癌7人。截至今年11月,全县填报52种县定慢性病13083人,审批通过并发证12289人;重病保障救治7人。对非贫困人口大病救助951人,补偿252063373元。

    八个“一站式”全覆盖

    打赢医疗保障硬仗

    2017年6月20日,岚县健康扶贫县域内住院费“一站式结算”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一举实现了县内公立医院、基本医保、民政、财政、扶贫等五部门医卫数据资源共享,贫困群众就医住院费用报销通过“一站式”平台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入院第一次享受“0”付费,出院自付不超10%的费用,极大地方便了患病群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今年以来,岚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的目标,拓展政策举措,强化督导考核,不断深化“一站式”系列化、全覆盖医卫改革,立足挖潜力、拓领域、补短板,实现了医疗卫生“一站式”八个全覆盖,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通报表扬,成为“国家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县”。

    实现县域内住院费“一站式”结算全覆盖。2017年,岚县率先在2个县级公立医院、1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一站式”结算改革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为保障全县贫困人口县内住院90%报销政策落地见效,对县级2所民营医院也实施“一站式”结算改革,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截至目前,县内通过“一站式”就医报销人数达5863人,补偿资金15863589.32元,其中三保险11694429.52元、民政493377.19元、医院54486.88元、财政1510975.03元。

    实现县域外住院费“一站式”结算全覆盖。今年6月,岚县又实行了县外住院费“一站式”结算医改模式,在县政务大厅设立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窗口,对参加城乡医保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一站式”服务。

    实现县域外住院直报人员县内“一站式”报销全覆盖。对凡是贫困户异地就医选择直报人员,涉及医疗费用均较高,快速报销可以及时支撑其进行后续治疗费用。为此,岚县在健康扶贫窗口又增加了直接受理业务,凡录入异地报销的信息,启动民政38元商业补充医疗及意外医疗保险,财政兜底90%报销政策。一票告知,贫困群众就医后即可在家等候,保证15天内结算完毕。

    实现贫困人口意外伤残、意外身故、疾病身故保险“一站式”理赔全覆盖。在县政务大厅健康扶贫窗口专门设立一次性告知书,对贫困群众因各种意外情况导致的伤残身故者,在提交“2+x”,即身份证、银行卡号及各类意外情景资料证明后,一卡告知,贫困群众就可在家等候,保险公司按时打卡理赔。

    实现大病救助补偿费用“一站式”全覆盖。截至今年10月31日,从市医保中心提取11470人住院信息,梳理出非贫困人口住院信息7340条,对超过个人自付5000元的598人,重复住院997人次,其中个人自付总计超过5000元353人,共计951人。救助信息分乡镇、分村打包到各乡镇计生中心主任,负责安排各村计生服务员统计银行卡号,然后由财政拨款到卫计局健康扶贫账户,分发到医疗集团各乡镇卫生院账户,并由各乡镇信用社将款打到个人账户,实行“一站式”救助,所有救助不超过15天。

    实现地方慢性病保障“一站式”报销全覆盖。经卫计系统调查统计,将省定的42种慢性病之外高发的14类52种慢性病,全部纳入健康扶贫保障范围,保障对象为全县农村居民,保障资金全部由县财政负担。

    实现乡村医生送医送药“一站式”服务全覆盖。根据《岚县乡村医生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准入退出方案》,由卫计部门对全县乡村医生进行统一管理,为2000人以上5个行政村各增设了1名乡村医生,为2个移民村新设乡村医生各1名。目前,全县乡村医生人数达174名,实现了每村拥有一名合格乡村医生的目标。12个乡镇卫生院和167个村卫生室开展上门为农村群众送医送药服务。

    实现村级卫生设施、信息化建设“一站式”全覆盖。岚县统筹资金285万余元,用于167个村级卫生室达标建设。目前,全县16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卫生室公有化。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掌上家庭医生门诊慢性病“一站式”结算硬件、软件建设。为全县所有村级卫生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开通了互联网宽带,为所有村医配备智能手机,开通了“村医通”APP,实现了预约挂号,远程门诊服务,村级卫生室实现了医保刷卡和慢性病刷卡支付功能。同时开发“岚县掌上家庭医生”信息系统,拟从2019年起,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全程服务信息化。

    通过深化医卫系列化、全覆盖改革,岚县医疗集团已实现了互联网+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档案、互联网+集团信息化、互联网+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互联网+统筹监管、互联网+绩效考核、互联网+掌上家庭医生手机APP等运行模式,为健康扶贫、健康岚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健康扶贫决定着脱贫攻坚的成败,我们将继续在政策倾斜上做‘加法’,在医疗费用上做‘减法’,在制度衔接上做‘乘法’,在代办程序上做‘除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坚实的健康堡垒。”岚县卫计局局长牛全生说。

    (图片由岚县新闻办提供)

    本报记者 何玉梅 通讯员 马建生 孙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