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 山崖之下,一条古栈道写满千年漕运故事 三湾湿地,一群白天鹅演绎天人合一经典
  • 山崖之下,一条古栈道写满千年漕运故事 三湾湿地,一群白天鹅演绎天人合一经典

    时间:2019-01-10 17:37:31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黄河平陆段

    平陆县水域面积共79235.2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5%。其中,河流面积13987亩,黄河三门峡水库库区面积59925.4亩。境内河流最大的就是黄河过境水,由芮城进入,绕县南部,流经常乐、张村、开发区、圣人涧、三门、坡底、曹川7个乡镇(区),东至曹川镇老鸦石出界,流程85.2公里。基本特征是夏秋季水多、沙多,冬春季水少、沙少。

    三门峡是黄河中游著名的峡谷之一,旧时河床有两个坚硬的岩岛将河水分成三股急流,称之为“人门”“神门”和“鬼门”,古称“三门天险”,是汉唐时代黄河漕运的滞节点。1954年,三门峡水库开工兴建,1960年竣工蓄水,三门从此消失。三门峡水库库区坪路段大坝以上流长47.2公里,河道最宽处3750米,最窄处500米;大坝以下流长38公里,河道最宽处500米,最窄处100米。

    平陆,是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走访的第十七站。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黄河边依山崖而建的漕运通道,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洒满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在三湾湿地公园,4000多只白天鹅惬意地在湖中嬉戏;地窨院里,大娘们在窑洞里蒸着花馍馍、织着老粗布,脸上灿烂的笑容,映照着她们幸福的日子。

    沧桑古栈道,千年漕运迹犹存

    12月8日9:00,采访团一行来到平陆县的杜家庄。这里有建在黄河岸边悬崖下的古栈道。如今,栈道上的木构件已经无存,只有各种壁孔留在岩石上,诉说着黄河岸边曾经的故事。

    这段古栈道,是因为漕运而修建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要运送粮食给京城,陆路运输艰险难行,黄河漕运就成了当时最佳的选择。但沿着黄河,从平陆到三门峡,逆流而上,水流湍急,船行至此处无法继续前行,纤夫们只好走上栈道,拉着船前进。“从垣曲、夏县、平陆到三门峡,一直都有古栈道。1954年,三门峡大坝修建,有625米的古栈道就淹没在河水里。山西目前现存的古栈道长达5000多米,仅平陆境内就有4032米。”我省著名考古学家卫斯就是平陆人,1997年,为配合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他曾和很多考古工作者对这段古栈道做过研究,发现沿途的崖壁上有摩崖石刻,上面还有东汉时期的题记,由此可见这段古栈道历史之悠久。

    在茅津渡前,采访团成员又领略到另一番黄河场景。作为黄河三大古渡口之一,茅津渡创设时间最早,可以推到商代时期。站在河岸上望去,对面就是河南三门峡。自古以来,这就是三晋出入河南及南方诸省的门户,称为“三晋屏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如今的茅津渡已然废弃,一座黄河大桥拔地而起,连接晋豫。中午时分,一曲平陆高调在茅津渡岸边响彻,当地人用激昂高亢的曲调,诉说着平陆的过去和历史,也诉说着它的今日和未来。有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咱生活在平陆,简直比神仙还美啦!”

    历史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黄河岸边,从来不缺少故事。在平陆,现代最著名的故事就应该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了,那是新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的最好体现。那件事,就发生在平陆县常乐镇张家沟村。

    1960年2月3日,61名在张家沟村附近修建省级公路的农民兄弟,因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可药远在北京,且运输不便,当地政府迅速向卫生部求援,中央当即下令,动用部队运输机,将药品空投到事发地点,61名农民兄弟得到了及时救助。如今,张家沟村修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纪念馆,用大量的图片再现了当时救助的全过程,弘扬了社会主义互助精神。

    时至今日,张家沟村形成了一个传统,老人们总会给孩子们讲当年的那些事,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感恩的种子。今天的张家沟村变化非常大,依托“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纪念馆,村里建起了生态文化旅游的特色景区。村民们打深井打出了自流水,不仅满足全村使用,还是公园里的特色景观;村内的山沟沟两侧都有居民居住,为了方便大家出行,村内修建了一座座浮桥,这些桥也成为游人眼中的休闲项目,玩得不亦乐乎。村里人告诉采访团,这里的植被非常茂盛,每逢夏天就是天然的避暑山庄。

    昔日“地下人家”,今日旅游胜地

    建设美丽乡村,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高招。杜马乡东坪头村的特色是地窨院。“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民谣,就是描述地窨院的。12月8日下午2点,采访团走进了一孔孔下沉式窑洞,体验了黄土地上独特的风情。

    “平陆不平沟三千”,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地窨院这样的下沉式建筑。地窨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如今还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东坪头村,地窨院散落在村内的各个角落,地面上找不到这些院落“藏匿”于何处,只有走近了才能发现别有洞天。在院落上方俯瞰,院落犹如一方极为方正的天井,四面墙上均有窑洞,院顶和地面水平,通过下沉式通道,才能真正走到院子里。

    东坪头村的人,世世代代都住在地窨院里,这是祖辈留下的家。随着平陆湿地公园、天鹅湖景区的建立,周边的旅游发展日渐规模,这样富有山西黄土地特色的古民居,也转型变成了“黄河谣民俗文化园”,经过修整后的地窨院成了民俗文化的展示场所,村民们穿着富有乡土特色的花棉袄,在窑洞里展示着剪纸、蒸花馍、纺车等传统的民俗文化,供游客参观和体验。

    三湾湿地公园,天鹅和人和谐相处

    平陆也被称为“中国大天鹅之乡”,每年来这里过冬的天鹅多达万只。天鹅为何会选择平陆?一是因为环境优美,条件优越,二是因为当地政府对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天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家。

    从地窨院里出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三湾湿地公园,黄河水在这里平缓流淌,河面宽阔,周边植被丰富,林木茂密,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鹅湖上,成群结队的天鹅在此休憩,这一群群洁白的精灵,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河面上嬉戏,轻盈踏水,还有的在岸边行走,引颈长鸣,呼朋引伴。在离天鹅最近的1号观鸟台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瑟瑟寒风中,大家举着“长枪短炮”记录着天鹅最美的样子。

    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栗女士,曾经去过很多地方拍天鹅,发现惟独平陆的天鹅不怕人,还能和人互动。

    “早年间,我们发现天鹅喜欢在三湾过冬后,就开始想办法为它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在湿地旁种上了小麦、大豆,天鹅可以自行觅食,等天气冷的时候,景区还提供玉米进行人工饲养,所以这里的天鹅能和人互动,这也是多年来建立的一种亲密关系吧。”景区讲解员郝蓉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周边的村民们现在都自发地守护天鹅。

    从最初的湿地,到如今的天鹅湖景区,这是平陆县在环境治理方面最显著的成效,也正是因为对于黄河的保护,促使这里成为天鹅的“家”。在景区工作了近5年的何建喜,是三湾村村民,也是天鹅巡视员,每年的11月中旬到来年的2月下旬,他都会守在天鹅湖边,等他的新老朋友。只要何建喜的哨子声响起,天鹅们就从河面或者远方飞到他身边,呈现出一派热闹和睦的场面。何建喜打心眼里爱这些天鹅,他熟悉天鹅的习性,知道天鹅的喜好。“过完春节,天鹅们大部分就要返程了,它们特别重感情,那时会在县城上空盘旋上两天,似乎在道别。”何建喜又何尝不是呢,他每年都会在景区值守到最后一只天鹅离开,如果遇到有生病或者幼小的天鹅逗留时,更会每天喂养,等待它们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