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 观奇瀑赏树化石,老龙潭下静待水晶怒放 喝羊汤吃夹肉饼,周仓故里畅想桃花盛开
  • 观奇瀑赏树化石,老龙潭下静待水晶怒放 喝羊汤吃夹肉饼,周仓故里畅想桃花盛开

    时间:2019-01-10 17:37:37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12月8日12:00 西祁村的周仓文化园即将迎客

    前几日一场飞雪之后,气温骤降不少。山西晚报千里走黄河采访团8日正午时分来到了平陆县部官乡西祁村。刚刚建成、尚未完工的小吃街上已有商铺开张,热乎乎的羊汤、夹肉饼下肚,顿时浑身暖洋洋的。

    部官乡的乡长信心满满地给我们介绍正在打造的西祁村周仓文化园景区,小吃街只是景区建设中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完工的三座大殿分别为周仓殿、关公殿和地藏王殿,三座大殿建设都是由民间人士捐资完成的。人们投资在这里修建周仓文化园,是因为周仓是平陆部官乡西祁村人,相传村中还有周仓母亲墓,就位于刚建好的大殿与戏台的西侧。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周仓是东汉末年人,在卧牛山遇关羽之后,追随关羽,直到守麦城兵败而死。对于史上是否有周仓,学界争论甚多,但清康熙十八年《平陆县志》以及《山西通志》都有对周仓的记载。不过,民间在意的是周仓的忠心耿耿和侠肝义胆。这位忠勇公的故事在平陆周边广为流传,西祁村更有周仓生于农历三月二十四的说法,年年此日举办周仓庙会,闻名秦晋豫三省。

    其实,打造周仓文化园景区,并不仅仅是因为周仓故里的缘故。平陆部官乡是有名的桃花盛开的地方,全乡桃树种植达两万余亩,是平陆县种植桃树面积最大的乡镇。西祁村每年三四月都会举办桃花节,至今已连续29年。随着赏花热情的高涨,桃花节逐渐成为全县的盛事,平陆县桃花节也已举办了十届。每年春天,成千上万的人都涌入部官乡,若遇着周仓庙会,西祁村就更加热闹非凡。

    开发周仓文化园还与西祁村的地理优势有关系,这里距离大天鹅湖景区10公里左右,距离县城不到8公里,距离南坡高速路口只有7公里。将周仓文化园打造成一处集人文历史、乡村美食、民间艺术、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现代旅游景区是占有多种优势的。目前,已经完工的小吃街还将承担扶贫重任,解决周边贫困户就业、打工的需求,保证他们脱贫后不返贫。

    不过观景只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了。

    太阳落山前,采访团赶到了位于县城东北傅岩山上的傅相祠。这是为纪念商代名相傅说(yue)而建。据清康熙版《平陆县志》记,平陆古八景之一的“傅岩霁雪”就在这里。傅说,从奴隶到宰相,是我国被称为中华民族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圣人。辅佐殷商高宗武丁50余年,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盛世。傅说祠如今最重要的是团聚海内外傅氏宗亲,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傅圣文化旅游节及诞辰纪念活动都会在傅相祠举行。

    12月9日10:00 马泉沟的柿饼遇水则化

    平陆县有一种特别的地方特产——水化柿饼。靠着满山的柿子树和水化柿饼这一特产,平陆后窑村马泉沟年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摄影爱好者,拍摄霜叶满山以及成串柿子挂满枝头的美景。采访团来到马泉沟的时节,虽然没有满山红叶可赏,却有美味可尝。

    平陆马泉沟的水化柿果大皮薄,做成的柿饼肉质细密、纤维少、汁液较多、无核,放入冷水、开水、茶水和牛奶中浸泡后,用筷子轻微搅动便可自行化开溶解于水中。更为特别的是,这种柿子树离开马泉沟就很难融化,长出的柿子也不再是水化柿了,颇有点“南橘北枳”的味道,故而越发珍贵。

    马泉沟深藏在重重叠叠的大山之间,距县城近60公里,以前想去一次很不容易。如今,平陆县坡底乡以中条山红叶以及马泉沟水化柿饼等为支撑点打造乡村旅游,美景和美味都成了人们的聚焦点,寂寂无声的山村焕发了活力。

    12月9日13:00 老龙潭的峡谷深幽寂静待人来

    趁着正午时分,采访团一行前往平陆县曹川镇的老龙潭采访,从马泉沟到老龙潭不过20分钟路程。老龙潭是发源于中条山深处的西沟河自西北向东南方流去时形成的一条峡谷,峡谷全长16公里,谷深200米以上,有老龙潭、小龙潭等瀑布甚为壮观。

    沿着山路不断深入峡谷,来到了老龙潭景区入口处,虽是正午时分,峡谷中比起外面还是要冷很多,好在没有起风。随着蜿蜒小路,一转弯居然看到一池碧潭,顿时忘却寒冷,潭水结了薄薄的冰,碧绿晶莹,像是果冻一般,里面还稀疏点缀着些水草,更让碧潭多了几分晶莹。顺着倚山的木栈道,向着峡谷深处而去,竟然有了叮咚的溪流声,山崖上滴水成冰,还挂着一排排冰挂,好像石钟乳一般。

    走走看看,到处都是美景,但若不是景区的人指点,你还会错过很多。他们指着路中间一块巨大无比、横在路上伸向水边的石头让我们看,说这是树化石。自打知道了树化石,便陡然发现在这峡谷中的树化石着实让人惊叹,其树围之粗壮远超这一路看到的各种千年古树,有的直径几乎有一座屋子高。我们对苍天大树的理解在这里被刷新。

    老龙潭景区最奇妙的还不是树化石,走不远便看到一条白练悬在半山腰,形成百余平方米的大潭水,神奇之处在于,瀑布对面的山崖里居然有潺潺水声,听上去比对面山腰的瀑布声还要空灵,其实水声就是这条瀑布形成的回音。

    景区的人让大家到小龙潭即止,说去老龙潭要更加深入峡谷方能看到,是两条叠加而成的瀑布,深幽之处景色自然更为奇美,奈何天冷路远,不能深入。

    据景区负责人桂学宝介绍,老龙潭景区是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2016年才正式开园经营,依然在不断建设完善中。冬季来临,景区正打算举办老龙潭景区冰瀑节,在原有结冰区域辅之人工干预,将小龙潭瀑布一带的山谷全部进行冰瀑景观化,到时这里将是一派晶莹剔透的水晶世界。

    从老龙潭景区出来,趁着夕阳还未下山,采访团顺路来到位于曹川镇寺头村北的一座关帝庙,这里保存着一座元代大殿。庙宇的创建年代已无确切记载,曾经修缮时,梁上有题记记录在明洪武四年时重修过,故而可以推断这座关帝庙至少在元代已经存在。庙中有残存碑刻,据碑记,清顺治二年(1645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雍正八年(1730年)、乾隆六年(1741年)均有重修,其中有一块残碑记录此庙初创之时名集祥观。除大殿外,庙中有座春秋楼甚为精美,此楼为正方形,分上下两层,十字歇山顶,尤其是七彩斗拱与平身斜斗拱分外夺目。

    12月10日10:00 古盐道的锁阳关分界虞晋两国

    在与平陆当地文化学者座谈时便得知这里是成语之乡,得此称号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与平陆有关的成语数量众多,当地史志办整理出的与平陆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和典故达143条,内容涉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风俗、人物等方面。每条故事的背后都是一段深厚的历史,在这些成语典故之中,有一句说人才的成语颇为知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文豪韩愈撰写的《马说》,让“千里马”从此成为人才的代名词,也让伯乐大名流传万代。

    伯乐相马的故事就发生在平陆的虞阪古道上,来到平陆,自然不能不去探访这条古道。在1938年之前虞阪古道还是平陆到运城的重要通道,更是历史上盐从晋南运往全国各地的唯一通道。这条道修建在平陆县张店镇卸牛坪村中条山脉的清凉山上,从平陆境内随着山势一路蜿蜒而下,向北直达今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全程约8公里。

    车在柏油路上行到尽头,有水泥墩子拦路,我们已到了平陆张店镇虞阪古道处,跨过水泥墩子,是黄土石子路,正在疑惑,得到肯定答复,“从这儿过去就是虞阪古道”。行三五分钟,古道的“味道”渐浓,脚下石子路渐渐出现了大块石头,且磨得光滑,踩得坑深,据说是马蹄窝,再行几步,一道石壕深深地凹进去,显然是经年累月车辙碾过的痕迹。沿路可见曾立过石刻标志碑,一处标着“青石槽”的地段相传便是当年伯乐相马处。再行几步,更为坑洼的地方叫“马牙槎”,据说行至此段,常有马摔倒将牙齿磕掉,故有此名,可见当时托运盐的分量之沉,行路之难。据说,前些年还能从这里挖到大大小小的马牙,“马牙槎”其名得来不虚。

    行至虞阪古道上的“锁阳关”,春秋时期,它是虞晋两国的分界处,以南属虞国,也就是今日的平陆。锁阳关以北属晋国,如今属夏县辖区。锁阳关为虞国国门,由虞国官兵把守,曾经作为“国门”的两侧青石上的凹槽依然清晰,正是当年大门的设置处。

    “除了热爱文化的人,谁来这里呢。”耳旁有人轻言。几年前曾有人打算开发虞阪古道,无奈半途而废,一条古道也就继续隐藏在了清凉山上。站在锁阳关上,向东望去,对面山崖上一条路依山而建,蜿蜒如蛇,正是侯平高速。

    两山之间是深深的沟壑,也是无法跨越的时光。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