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 评价人才 能力实绩贡献说了算——我省职称评审改革亮点扫描
  • 评价人才 能力实绩贡献说了算——我省职称评审改革亮点扫描

    时间:2017-06-20 20:44:19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作者:

    资料图片

    6月16日,省人社厅公布《关于进一步改进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省坚持依据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的导向,“松绑”多项职称评审事项,新政策将从7月1日起实施。针对读者关心的职称评审改革中的亮点,记者采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进行梳理和详解。亮点一:科学划分职称评审权《通知》明确:我省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人社部门是职称评审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地区职称评审工作。省人社厅负责批准组建和管理高评委,指导和监督中、初评委评审工作。各市人社局、省直有关部门、省属事业单位和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可申请设立高评委。2017年在农业、经济、会计三个系列开展正高级职称评审试点。各市人社局负责批准组建和管理中评委和市直有关部门初评委。市直有关部门、市属事业单位及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可申请设立中、初评委。省直有关部门、省属事业单位负责批准组建和管理所属单位中、初评委。各县(市、区)人社局负责批准组建和管理辖区内初评委。亮点二:把握精准成果条件《通知》明确:应用型人才职称评审取消论文限制性要求,对实践性、操作性强,技术应用推广属性明显的工程、农业等职称系列,可将符合等级和水平要求的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等成果形式作为评审依据。对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著作、作品,推行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中小学教师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以符合规定数量和任职年度分布要求的教案、病历等作为评审依据。亮点三:原则上取消职称外语考试要求《通知》明确:各系列(专业)、各级别职称评审一律取消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各系列(专业)、各级别职称评审原则上取消职称外语考试要求;高级职称评审确需评价外语水平的,由高评委确定,报省人社厅备案。亮点四: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通知》明确:对长期在基层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高级职称,学历可放宽到大专;申报中级职称,学历可放宽到中专。对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规定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要求,申报“乡镇社区级”高级职称的,学历可放宽到中专。对长期在基层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可单独分组,单独确定通过率。亮点五:优秀人才可破格晋升聘用《通知》明确:破格评审正高级职称条件(具备其中之一)是: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级最高行业奖项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级最高行业奖项二等奖两项以上;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利税1000万元以上;主持完成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入选“国家特支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破格评审副高级职称条件(具备其中之一)是:作为主要完成人(前3名)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级最高行业奖项二等奖;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家级最高行业奖项三等奖或省级最高行业奖项最高奖两项以上;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利税500万元以上;主持完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基金)及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年龄35周岁以下破格评审正高级职称、28周岁以下破格评审副高级职称,可不占本单位岗位职数,特设岗位聘用。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按照职称评审申报渠道,将其专业工作经历、学术技术成果印证材料报相关评委会审核,直接认定相应职称。亮点六:实行职称评聘分离《通知》明确:在申报程序方面,实行评聘分离,专业技术人才不受用人单位岗位限制,符合条件即可个人自主申报。实行民主评议,用人单位成立由群众代表、同行专家、单位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代表共同组成的评议组,对申报人员提交的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把关,对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业绩贡献等进行综合评议,单位根据评议组意见,出具鉴定意见,然后逐级审核申报。亮点七:设立特殊群体绿色通道《通知》明确:从机关流动到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比照本单位同等学历、同等资历人员,直接申报相应职称。各类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未按规定考核初聘相应职称的,可根据各职称系列规定的相应专业工作年限要求,直接申报上一级职称。取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可参加工程系列相应专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评审。亮点八:畅通非公组织职称评价渠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专业技术人员按属地原则申报。人事档案已由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代理的,由用人单位出具鉴定意见,由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报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逐级报送相应评委会;未办理人事档案代理的,由用人单位出具鉴定意见,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后,逐级报送相应评委会。亮点九:强化监督管理《通知》明确:人社部门对职称评审实行全程监管。对评委会收审的申报材料按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不合格材料超过抽查总量10%的,责令评委会对全部申报材料重新审核。对评委会表决结果按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合格人员的,即组织专家对全部表决结果复核,复核结果中不合格人员超过2%的,全部表决结果无效,责令评委会整顿后重新组织评审;连续两次抽查均发现不合格人员超过2%的,撤销评委会。人社部门将适时组织部分评委会交叉互查,并下延一级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评委会通报批评。申报人员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实,取消当年申报参评或评审通过资格,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取消今后1-3年申报资格的处分,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报批评。亮点十:实行阳光公开评审《通知》明确:强化社会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评议员对执行评委产生、学科组评议、评委会表决等评审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申报环节严格实行“三公示”制度,即评审条件、评议程序公示,个人申报材料公示,单位鉴定意见公示,接受本单位群众监督。实行评审公开答辩,允许其他参评人员和社会公众旁听。评审结果在评委会管理部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本报记者 高建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