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西新闻 > 岁月有痕 雄心不已
  • 岁月有痕 雄心不已

    时间:2017-07-06 21:51:01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

    6月8日,在盂县小湖村,魏林海老人在行军礼。魏林海,1927年生。老人回忆说,那些年有时候没有粮食吃,大家就吃草根,吃树皮,很艰苦,但我们得活着,活着打日本鬼子。

    5月5日,在盂县北教场村,张志佩老人(右)的老伴刘四妮在帮他整理衣服。张志佩,1931年生。老人说,侵华日军武器比我们厉害,他们用的机枪、大炮,我们大多数用的是步枪。我们怎么打赢日军的,靠的是坚强的信念和不怕死的决心。

    6月6日,许七毛老人在盂县许家沟村里街道上。许七毛,1926年生,1944年加入晋察冀二分区野战一旅一团一营一连一排一班。老人说,日本鬼子武器好,用的是机枪和大炮,我们用的是步枪,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我有幸活了下来。

    6月6日,李锡明老人在盂县泥河村家中休息。李锡明,1927年生。老人说,我们那时那么拼命,就是为了打跑敌人,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5月3日,王瑛老人在盂县降香坪村家中。王瑛,1926年生,1941年加入盂县游击大队,1944年加入晋察冀二分区四团,和日军多次作战。老人说,战争极其残酷,那时候参军和日军作战,就没想着能活着回来。自己跟随部队和日军作战,几经战火,九死一生,最终迎来胜利,那是他一生中既艰苦又光荣的岁月。

    5月10日,刘乙丑老人在阳泉市家中回忆往事。刘乙丑,1925年生,1939年参加抗日先锋队。老人说,战争很残酷,希望今天的人们能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5月10日,邓云老人(左)在阳泉市家中和三女儿邓新莲聊天。邓云,1917年生,1937年加入晋察冀四分区五团三连。老人曾参加过很多发生在太原和阳泉附近的战斗,其中最大的是百团大战。对于当年的战斗老人的记忆已经模糊,但却对百团大战印象深刻。老人回忆说,在百团大战中,他们夜晚破袭了正太铁路,拆毁铁轨,搬走枕木。“虽然日本人有机枪大炮,咱们是步枪手榴弹,但我们不怕死,谁也不怕死!”邓云说。

    7月3日,王宗如老人在太原市家中休息。王宗如,1923年生,1937年在老家河北省博野县入伍。在老人记忆中,当年的抗战部队武器装备虽与日军无法相比,但依靠顽强的斗志,终将日军赶出国门。王宗如老人家中珍藏着一个标准电码本,电码本上有8000多字,王宗如老人至今能脱口而出其中任意字的编码。“在司令部,每天都能听到‘滴答’‘答滴滴’‘滴滴滴答’的电报声……”老人回忆说。

    5月4日,谢双福老人在盂县獐儿坪村家中。谢双福,1928年生。老人说,抗战中他是运输兵,那时候为了保证前线弹药充足,经常冒着炮火,在枪林弹雨中将弹药送到阵地前沿。

    6月6日,在盂县,王钦明老人(左)和女儿王巧林及重外孙女孟宇涵在家中聊天。王钦明,1924年生,1944年参加盂县游击队,1945年在晋察冀二分区当战士。老人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持久和平,希望年轻人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出力。

    6月7日,在盂县尧子坪村,罗秀挺老人在家中休息。罗秀挺,1925年生,1945年加入晋察冀二分区独立营。老人说,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真是感慨万分。他们没有看到抗战的胜利,我有幸活了下来,看到了祖国一天天繁荣,看到了我们的军队一天天强大。

    5月4日,王养富老人(右)和老伴刘成梅在盂县上榆林铺村家中。王养富,1927年生,1945年加入晋察冀二分区教导旅一团三营九连。老人说,战争极其残酷,自己能活下来是幸运的。虽然左腿、右腿在战斗中都负了伤,造成行动不便,但他从未后悔过参军。

    5月4日,齐致明老人在盂县世纪华庭小区家中休息。齐致明,1927年生,1945年加入晋察冀军区炮兵部队。老人说,希望今天的人们能铭记抗战历史。

    战争的硝烟早已逝去,悲壮的历史却有着史诗般的回响。“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华儿女以血肉筑就钢铁长城,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抗争,正值青春年华的战士们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保家卫国!现如今,当年的战士早已华发苍颜,但战争记忆并未抹去。他们感怀战争的艰辛、胜利的不易,更珍视和平的宝贵。“七七”前夕,记者一路追寻,为生活在太原、阳泉等地的部分抗战老兵留下了这一帧帧珍贵的影像。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