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传销组织以扶贫济困为幌子敛财 被提起公诉
  • 传销组织以扶贫济困为幌子敛财 被提起公诉

    时间:2018-01-15 15:33:00  来源:  作者:

    听说过“善心汇”这3个字吗?2016年5月至去年7月间,这个披着“慈善”外衣的传销组织在全国各地疯狂敛财,舟山也有一些人被卷入其中。

    近日,舟山定海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善心汇”舟山骨干成员陈某提起公诉,这也是我市首例被提起公诉的“善心汇”传销案件。

    逢人夸“善心汇”好

    发展亲友为下线

    “善心汇”是一个大型传销组织,由黑龙江人张天明在深圳设立。2016年5月以来,张天明等人通过搭建“善心汇众扶互生大系统”平台,大肆发展会员。

    骗子张天明

    “听人说,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投资渠道,做慈善的同时还能赚大钱。”今年57岁的定海女子陈某,2016年9月在“善心汇”网站注册了会员。

    据陈某交代,“善心汇”平台互助系统里有两个链接,一个用来“布施”,另一个用来“受助”。平台规定,会员只有布施之后才有资格去受助区排队,等待别人捐助自己。而受助金额总是比布施金额要高,这是打动她入会投资的所谓盈利点。

    而在布施之前,会员得花300元买一颗“善种子”,用来激活会员账号。之后,可以选择“特困”“贫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六个档次进行布施,金额从1000元至1000万元不等。半个月至1个月内,平台会安排其他会员向该布施者汇款,根据其布施金额大小,收益率5%至50%不等。

    陈某在“贫困”一档投了3000元,这是她在“善心汇”平台的第一笔投资。半个月后,她通过“受助”,获利800元。

    另外,平台规定,会员发展下线后,可以提高自身会员等级,拿到下线人员布施金额2%至6%的提成。陈某为了获得更多利益,逢人就夸“善心汇”好。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她先后将儿子、同学、邻居等人拉入“善心汇”组织。

    坐拥38个下线会员

    在舟山传播“善心汇”

    虽然“善心汇”的口号是“扶贫济困”“互助共生”,但实际上,其干的是“旧人吃新人”的传销勾当。会员的大量资金,以类似抽头的方式,进入张天明等人的私人腰包。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7月被公安部查处,“善心汇”共有500多万名会员,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金额数百亿元,是近年来较为罕见的特大涉嫌传销组织。

    经查明,张天明等人非法获利22亿余元。

    央视报道:善心汇老总张天明认罪伏法,核心人员被抓,无一漏网。

    “我衷心奉劝广大群众,不要再参与网上的这些项目。不劳而获是走不通的,不能长久的。我也想跟我的会员讲,不要再影响公共秩序,不要再幻想,不要越走越远。”7月25日,善心汇组织者张天明对办案民警说。

    张天明等人被抓后,陈某的发财梦碎,且被警方刑事拘留。当时,她已在“善心汇”发展了4层下线,坐拥38个下线会员,这些人大多是她的亲友。事实上,陈某等人加入“善心汇”后,非但没有发家致富,反而因不断布施被套牢,在传销泥潭中越陷越深。

    “善心汇”传销组织在舟山的传播扩大中,陈某起着关键性作用。近日,定海检察院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对其提起公诉。根据《刑法》及“两高一部”的司法解释,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近年来传销案件多发,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打着‘扶贫’‘行善’等幌子,贴上‘互联网金融’‘线上理财’等标签,披着看似‘合法’的外衣非法牟利,实质上还是拆东墙补西墙的骗局。”办案检察官提醒市民,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