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发现致病机制,防治慢性气道病
  • 发现致病机制,防治慢性气道病

    时间:2017-04-20 23:35:57  来源:  作者:

    94.jpg

    浙二研究团队主要成员。

      获奖项目:“慢性气道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奖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在线4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方序 鲁青)慢阻肺、哮喘、鼻炎等慢性气道疾病,正困扰着全球数十亿人。但是,慢性气道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却一直悬而未决,使得临床治疗“仅能控制,却不能根治”。

      4月19日,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沈华浩团队的科研成果“慢性气道疾病分子机制研究”,荣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经过20多年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该团队发现了一些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关键机制,并探索了相关的靶向防治新方法。

      团队主要完成人陈志华教授告诉记者,当香烟、过敏原、大气颗粒污染等吸入物进入气道后,首先与之接触的是上皮细胞,于是他们将研究的重点落在气道上皮细胞的损伤机制上。通过无数次小鼠实验对比中发现,有一个叫作“SHP2”因子表现得特别明显。当研究人员将该因子敲除后,神奇地发现小鼠的哮喘症状竟减轻了。

      这就给靶向治疗提供了依据。目前,SHP2抑制剂正在研发中,一些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这类抑制剂可有效“干掉”SHP2,为气道上皮细胞穿上一层“保护膜”。

      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最近发现,靶向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Bcl-2抑制剂ABT737也能诱导哮喘炎症中的粒细胞凋亡,从而有效缓解哮喘气道炎症。该研究有望为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有望打破治疗哮喘主要依靠吸入激素的局限。

      那么,能不能研发一种疫苗,来预防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生呢?经过4年多的研究,实验终于有了进展。团队主创人员李雯说,研究发现,如果分剂量,在人体成长的不同阶段注射卡介苗,或能够终生防止哮喘的发生。

      沈华浩团队还将对细胞自噬的观察首次引入到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中。

      研究团队发现,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气道上皮细胞的自噬功能,会出现过度工作,从而引起哮喘和慢阻肺的发生。这提供了气道疾病靶向治疗新方式——发明细胞自噬抑制剂,阻断气道上皮细胞过度自噬。

      陈志华说,细胞自噬的相关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慢性气道疾病治疗的共同方法。目前,细胞自噬作为慢性气道疾病黏液高分泌治疗靶点的研究已申请专利。

      可以说,“慢性气道疾病分子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并不断向临床转化,有望为广大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