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温州4岁娃胆里长了4颗结石 小孩为何会患结石?
  • 温州4岁娃胆里长了4颗结石 小孩为何会患结石?

    时间:2017-05-10 20:04:00  来源:  作者:

    今日开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接诊医生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文星

    直径约为4-5毫米的胆总管,造影下竟发现4颗结石,其中直径最大的有6毫米。日前,温医大附二院接诊一名4岁胆总管结石患儿,因结石完全堵塞胆总管,胆汁大量积蓄后流入血液进入皮肤,女孩全身发黄,就诊时甚至连眼白都变黄了。幸运的是,通过ERCP取石术,患儿胆总管内结石已顺利由肠道排出,胆管和胰腺功能得到保留。这名患儿也成为我市实施ERCP术年龄最小的病例。

    女孩突发腹痛全身发黄

    竟是大结石堵住胆总管

    上月中旬,附二医急诊来了一名女宝,全身出现黄疸好像“小黄人”,甚至连眼白处都变黄了。医生了解到,孩子腹痛2天,曾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以普通肠胃炎治疗,但没有效果。

    医生紧急为孩子做化验和检查,结果发现,CT显示胆总管中下段多发结石,胰腺肿大,血总胆红素达到140 mmol/l,超出标准4倍多。接诊医生意识到,这是胆总管结石,如果不尽快取石,可能会引发败血症,导致死亡。

    胆总管结石,在儿童中发生并不多,各种手术方法如开腹取石、腹腔镜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创伤,术后还可能发生感染。在成人中普遍使用的ERCP取石术,成为最佳的取石方式,可是此前该方法几乎很少在5岁以下儿童中使用,甚至连手术器材配件等,都是供成人使用的。

    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由王文星医生主刀为患儿开展ERCP取石。在全身麻醉后,十二指肠镜从患者口中,通过食管、胃到达十二指肠。经造影和十二指肠镜,医生判定结石所在位置,发现明显4颗结石,其中最大的直径有6毫米,周边还有不少泥沙状碎石。在十二指肠镜下,医生切开括约肌,使用一个气囊拖拽和清扫胆管,将结石拖出胆管,进入十二指肠。清理出来的结石可随粪便安全地排出人体。2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住院观察6天,患儿恢复较好,已于上月底出院。

    门诊课堂

    胆总管结石可能是蛔虫引起

    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

    王文星告诉记者,从患儿体内的结石情况来看,石头比较软,直径长,很可能是蛔虫引起的。蛔虫一般长在胃肠道内,而胃肠道与胆管相通,蛔虫四处乱钻,可能恰好钻入胆管中,经胆汁消化后死亡,蛔虫残骸形成结石,堵住了胆总管。

    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后与肠壁连通,人在进食时,胆汁和胰液会通过管道进入肠道,参与消化食物。结石堵塞胆总管后,大量积蓄的胆汁无法进入肠道,浓度不断升高,回流进入血液,引起黄疸。严重的还会引发感染,导致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6类情况可引发小儿胆结石

    出现腹痛发烧黄疸要警惕

    王文星说,相比成人结石发生率10%-20%,小儿结石并不常见,医院每年接诊数约为3、5例。

    6类情况可引发小儿结石,蛔虫进入胆道死亡后,残骸形成结石;胆红素代谢异常,与胆汁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结石;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胆汁排泄异常造成感染,引发胆管结石;女孩雌激素分泌过多,加速胆固醇分泌,析释出结晶;不吃早饭,胆汁无法参与消化,大量积蓄沉淀,形成结石;过多摄入海鲜、肉类,导致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形成胆结石。

    医生提醒,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阵发性腹痛、发烧、黄疸,且胃肠道治疗无效,应考虑为胆结石。对于预防胆结石,医生建议,早餐一定要吃,日常饮食注意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