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专家谈员工持股:只要监管到位 不应过度担忧国有资产流失
  • 专家谈员工持股:只要监管到位 不应过度担忧国有资产流失

    时间:2017-04-12 23:38:02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4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詹丽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标志着最新一轮国企改革,从顶层设计层面肯定了员工持股。去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等颁布的 《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试点意见》),明确员工持股的改革路径。《试点意见》出台8个月,浙江版的首批试点企业名单终于出炉。

      想快点看到浙江企业试点方案

      “很想快点看到这5家企业的具体试点方案。”钱报智库专家、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直言,作为国有企业改革“1+N”方案中的重要一环,员工持股改革实为所有国企改革中最敏感、最复杂的环节之一,从浙江名单出炉的速度来看,“浙江还是挺主动的。”

      对纳入试点的企业范围,《试点意见》中主要有四方面条件:一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二是股权结构合理,非公有资本股东所持股份应达到一定比例,公司董事会中有非公有资本股东推荐的董事;三是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建立市场化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四是营业收入和利润90%以上来源于所在企业集团外部市场。

      “从名单看,除了热电集团,其余四家都是处于充分竞争行业的企业。严格说起来,热电集团也不是重大战略性产业。这5家企业进行混改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在我看来完全应该。”钱报智库专家、原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看到海正药业也在名单里他有点诧异,“这是条‘漏网之鱼’啊,在上一轮国企改革高潮就应该改。”

      李锦也赞同说,“浙江试点企业找得比较准”,基本都是竞争充分行业和领域的企业,而且是科技型企业。

      不应过度担忧国有资产流失

      在此之前,曾有一家杭州老牌国企邀请李锦去调研,探讨的话题也是员工持股改革,他为此专门跑了一趟杭州,结果这家企业尚不在首批名单里。“员工持股改革执行起来很复杂,单是员工持股总量和比例就是一个难点。”李锦举例说,之前有一家上海国企也试点过,结果一万多人加起来持股比例仅占总量的1.8%,“这样的试点有什么意义?起码得到10%,量少了,不起作用。再比如‘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总股本的1%’这条,也让企业管理层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再比如,持股范围是‘骨干’,那么是骨干到哪一个层级呢?都很难界定。”

      总的来说,就是要把控好“励”和“利”的平衡。

      员工持股改革的难点不止于此,虽然上有《试点意见》,但改革本身也仍需要一系列条框来守住风险底线。否则可能难以切实起到激活国有经济及其体制机制的主要目的,还有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试点意见》规定,在员工入股前,要按照有关规定对试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一说到资产评估,就无法回避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卓勇良直言不能因噎废食:“很多时候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是被误读的,什么叫国有资产流失?如果是合理利润分配怎么能算是‘流失’?比如我有100元资本金,通过员工努力经营增加到1000元,改制时合理分配给员工100元,这只能算是兑现对员工工作成果的激励政策。只要把监管做到位,不应该过度担忧。”

      而李锦担心的重点也在这里——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一个“红线”尚不够明确的领域。李锦形容说,有些地方搞的是“没有天花板,没有地板”的改革,对职工持股的标准不明确,所以很多企业、地方政府都处于“原地待命”中,“但迟早是要做的”。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所以他急切想看到浙江试点企业的具体改革方案,想看看浙江能不能有所突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