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先生们的高光时刻 杭州是重要的现场
  • 先生们的高光时刻 杭州是重要的现场

    时间:2020-03-15 22:39:38  来源:  作者:

    晚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

    晚年周有光张允和夫妇

    《先生们》李辉 著 大象出版社

    《先生们》李辉 著 大象出版社

    浙江在线3月15日讯持续关注中国老一辈文化名人的著名作家李辉,最近又出新作《先生们》。在这本书中,李辉回忆了自己与巴金、冰心、常书鸿、邓云乡、萧乾、徐迟、郁风等一批文化名人的交往。

    曾在《人民日报》副刊部工作的李辉,在过去的许多年,一直和老先生们有接触:与他们聊天、通信,留存了先生们的丰富细节。

    在李辉的回忆中,我们难得地看到了那些如雷贯耳的文化名人的另一面,如李辉所说,“他们的身影,在历史场景中依然清晰如昨”。

    《先生们》中,有很多浙江大家,或者与浙江发生过无数关联的名家。这次,我们请李辉讲述三位先生的故事——徐迟、周有光、常书鸿。栩栩往事中,先生们,依然与我们同行。

    杭州见证了

    他“慢慢地”恋爱

    文化老人、中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平生的一件得意事,是娶到了“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小姐张允和,而且,他们的婚姻生活美满幸福。

    在周有光的回忆中,他和张允和从做朋友到恋爱、结婚,很自然,也很巧——常在一起,慢慢地、慢慢地自然地发展,是“流水式”的,而不像现在大风大浪“冲击式”的恋爱。

    这场世纪恋爱的重要现场,在杭州。

    李辉为我们打开了这对文化老人在杭州那一段爱情往事。

    1997年春天,李辉去北京朝阳门南小街后拐棒胡同周家拜访两位老人,但见,“张允和与周有光坐在一起,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八十多岁的老人,说起昆曲,眉飞色舞。”张允和说话时,周有光并不插嘴,只是在一旁敲打着一台夏普文字处理机。

    这一对老人的浪漫,给李辉留下了深刻印象。只可惜张允和于2002年8月14日比周有光先走一步,享年93岁。更长寿的周有光,成了百岁老人,他回忆和张允和的晚年岁月,“两椅一几,我同老伴每天并坐,红茶咖啡,如此度过了我们的恬静晚年。小辈戏说我们是两老无猜”。

    李辉讲述了两老无猜的他们在杭州的罗曼蒂克往事。

    当年,张允和和周有光的妹妹是乐益女子中学同学,两家兄弟姐妹时有往来。

    后来,张允和考上上海中国公学,周有光考上上海光华大学。周有光毕业后到杭州教书,他给张允和写了第一封信。这位姑娘拿到这封信后吓坏了,请一位年长的女同学看。女同学看过后,劝张允和给“规规矩矩写信”的周有光写回信,从此,两人才有了鸿雁传书。

    1932年,因为战争关系,张允和到了杭州,在之江大学借读,异地的这一对互有好感的青年,生活在了同一座城市。

    他们的恋爱季节也开始了。

    李辉说,他们的杭州恋爱,还有一段与灵隐有关的趣事,这是张允和自己讲述的——

    一个冬日的周末,我们相约在灵隐,天相当冷。我穿了一件式样比较考究的皮领大衣,上山的途中,我们低声交谈,但始终不敢手挽着手。一个老和尚一直跟在我们后边,我们走他也走,我们停他也停,我们的声音越来越小,他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多么不识相!走累了,我们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一块能容下两个人坐的树根休息,老和尚竟侧身坐了下来,凑近有光低声问:“这个外国人来了几年了?”有光笑答“来了三年了”。“难怪中国话讲得那么好。”他的好奇心终于得到了满足。

    原来,他们的悄悄话全被听去了。

    施蛰存开启了

    他的豪华朋友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写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作家徐迟,是浙江湖州南浔人。

    李辉回忆中,留下了这段上世纪30年代江南文坛佳话:1933年,年轻后生徐迟走出南浔,到了上海,拜访时任《现代》主编的施蛰存。从此,小镇青年的视野大大拓展了。而施蛰存成了这个南浔小镇文学青年的“庇护人”。他与施蛰存的友谊,也一直保持到晚年。

    因为施蛰存的介绍,徐迟又认识了青年诗人金克木。1936年夏天,金克木从当时的北平南游杭州,被徐迟拉到他南浔的家中住了几天。他们谈诗,谈宇宙星空,谈音乐等等。

    这一年,徐迟又多了一个朋友:杭州诗人戴望舒。也是因为施蛰存的介绍,他与戴望舒一见如故。1936年5月,在戴望舒和穆丽娟的婚礼上,徐迟穿上了黑色燕尾服,给戴望舒当伴郎。

    晚年的徐迟在《收获》上连载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从故乡写起,一直写到上海、香港、桂林、重庆。

    南浔人徐迟和富阳人郁风也有深厚友谊,上世纪80年代,徐迟给郁风写了一些信,那些信中,有徐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审慎态度,比如,他说“所以说不写也可以者,文章实在难写也,现在几乎动笔就骂人”,又如他谈到了写《江南小镇》的时光。李辉感叹,“一部《江南小镇》,留下多少美好。”

    也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1940年代,徐迟就翻译了《瓦尔登湖》。李辉说,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后来重新出版,是他喜爱的书。

    李辉借用金克木的话,说徐迟是这一类诗人:不仅迷诗,爱诗,作诗,以诗为命,而且把生活也要求诗化,化不成就无比痛苦,只好用诗的方式结束生命。徐迟,他和屈原、李白、徐志摩,是同一类诗人,这些诗人都到诗的世界再生去了。

    在李辉眼中,徐迟一直是一个有趣的人。徐迟喜欢科技,计算机、夸克这类的东西。从他嘴里,经常会冒出一个个听起来陌生的科学名词。自《歌德巴赫猜想》之后,徐迟一直关注自然科学,尤其关注着生物工程。八十岁过后,徐迟的精神和思想依然年轻。那个时期,他津津乐道的是宇宙、进化论和生物工程,成为朋友眼中有点“怪” 的人。

    徐迟人生最后的时光,在钻研高能物理领域的夸克,他最后的文章,是《谈夸克》。

    (图片由李辉提供)

    关键词:先生们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