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上岗盯桶监督,上门手把手指导 桐庐桶嫂是群什么样的人
  • 上岗盯桶监督,上门手把手指导 桐庐桶嫂是群什么样的人

    时间:2020-08-31 13:30:25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8月31日讯提起桐庐县钟山乡,很多人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提起“三通一达”民营快递创始人的家乡,想必大家清楚了,噢,原来是这个地方。

    这个距杭州市中心约一百公里的美丽乡镇,在农村垃圾分类上也做得有声有色,村民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渐养成。

    做这件事的,是撑起“半边天”的女同胞们,他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钟山桶嫂”。

    村里垃圾桶旁多了一个“桶嫂”

    49岁的杨小连,是钟山乡城下村人,瘦瘦高高,热心肠一个。

    早上7点不到,她忙完家中的活后,套上一件印有“钟山桶嫂”字样的绿色马甲,便骑着电动车出门了。车兜里放着一把钳子,一双手套,还有几十份宣传册,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工作。

    杨大姐的巡检对象,主要是村里的6个垃圾桶。每到一地,她都要俯下身子,用钳子翻看其他垃圾、易腐垃圾的垃圾桶分类情况。遇到分类不准确的,她会皱起眉头,像破案一样拎出垃圾袋,然后查看上面的编号,直至上门“现身说法”。

    这样琐碎的小事,杨小连已经坚持了4个月,不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返工的越来越少”。

    说起做“桶嫂”的工作,这位在村里做了22年村干部、18年党龄的她,感触良多。

    “垃圾分类工作其实我们一直在倡导,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家今天分了,明天可能又忘记了,胡子眉毛一把抓,肯定做不好的。之前乡里多次抽检,我们村基本上排在后面几位。”

    这份成绩单,让城下村的干部们脸上挂不住了。

    今年4月17日,杨小连提议,是否在村里按照网格片区,专门设一个“桶嫂”,这些“桶嫂”由一位女性党员、村干部或是热心村民组成,除了对垃圾桶分类进行督查,也要负责对片区百姓进行指导和宣传。

    这一想法,得到了村干部们认同,但效果如何,说实话大家心里也没谱。

    4月20日起,城下村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杨小连是这支队伍的牵头人,按照网格划分,共设了6个“桶嫂”。

    “刚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尤其一些年长的村民也会抱怨,农村搞什么垃圾分类啊。我们就觉得要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一家家上门做工作。”

    杨大姐告诉记者,其中有一家农户,她亲自登门拜访了七八次,最后村民都不好意思了,主动来说了,“你们太不容易了,会自觉做好这项工作”。

    杨小连和小姐妹们几个月的努力没白费,“乡里来暗访抽查了好几次,我们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

    垃圾分类原来可以这么“分”

    除了村民垃圾分类准确率的节节攀升,让杨小连更意外的是,他们村发起的“桶嫂”,竟然成了乡邻眼中的“网红”。

    “附近很多村纷纷上门取经,向我们要经验。其实大道理也说不上,但从几个月的实践来看,我认为选择‘桶嫂’很关键,这个‘守门人’一定要有责任心,不仅要手勤、脚勤,善于沟通,前提还要自己能做好这件事。”杨小连补充了一句,“自己做不好的事,怎么能要求村民来做好呢?”

    城下村的垃圾分类工作,从“末位村”一跃成为“示范村”,也让钟山乡颇为惊讶和欣喜。

    “我们在前期了解中发现,城下村的‘桶嫂’模式,效果的确立竿见影,后来乡里决定把这一模式由点及面铺开来,现在全乡已经有12支队伍,可以说村村有‘桶嫂’。”

    据钟山乡党委委员徐樟媛介绍,现在不仅扩编“桶嫂”队伍,也在想办法把这一模式进行固化和提升,在宣传形式上也更加接地气。

    她向记者介绍了几天前举行的“钟山乡‘最美桶嫂’献礼”活动,这是一场特殊的文艺演出,所有的节目都是“桶嫂”们自编自导的,通过舞蹈、情景剧、快板、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垃圾分类的内容有机融入到巡演节目中。

    “很多老百姓看后,很兴奋,说原来垃圾分类可以这么宣传,既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又能增强垃圾分类知识。”徐樟媛说。

    长期关注美丽乡村建设的九三学社桐庐支社主委、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教授周叶芹也关注到了“钟山桶嫂”的做法。

    “垃圾分类的确是件全民内化行动的事,既要有专业的知识,也要有习惯的养成。桐庐‘钟山桶嫂’的做法,值得肯定。从乡到村以及网格化逐级构建的‘桶嫂’队伍,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逐级持续指导、监督和宣传,有助于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也有助于垃圾分类更有效地推进到最后一公里。”周叶芹说。

    关键词:垃圾分类 垃圾桶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