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老人自1971年起开始流浪 历经3年寻亲路终回家
  • 老人自1971年起开始流浪 历经3年寻亲路终回家

    时间:2014-11-07 15:03:00  来源:  作者:

    3年前,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在绍流浪。他自1971年的冬天不慎与家人失去联系,从杭州市下城区家中走失,一走就是43年。近日,在绍兴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这个曾失去身份信息的老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并回到了家。

    时间追溯到2011年春,一名68岁的老人因在马山镇附近的村庄流浪乞讨,被马山派出所民警送到了绍兴市救助管理站。经诊断,老人患有轻度的精神病。他当时只穿着破布衫,浑身上下没有干净的地方,除了说“我要回家”四个字,其他什么都说不出来。

    就这样,老人在救助站住下,一住就是三年。在这三年时间里,工作人员从未停止帮他寻家。老人偶尔神智清醒时说了什么,或在纸上画了什么,工作人员都要仔细研究,看看有没有有用的信息,可两年来毫无收获。

    今年7月,工作人员发现老人在纸上写下了杨森、加兴、公社、插队几个歪曲的大字。经分析,大家认为杨森可能是老人的名字,而加兴,有可能是指嘉兴。于是,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公安部门查询,却查不到杨森的任何记录。于是,救助站站长包瑞法带着几名同事赶赴嘉兴市民政部门,期望能找到有关公社的相关资料。

    终于,有了收获。嘉兴市民政部门资料显示,1962年时,嘉兴的新农公社曾有两名杭州籍青年男子下乡插队。

    随即,包瑞法他们请求当地有关部门提供公社方面的原始材料。但几个人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也没有找到有用的信息。第二天,一行人前往嘉兴市档案局继续查找。

    一本本找,一页页翻……在嘉兴足足翻找了一星期的档案后,包瑞法他们终于找到了1962年新农公社的原始档案。档案中确实有杨森的个人资料,他的家庭地址是杭州市下城区武林街道观巷。但由于年代久远,几人无法根据档案上泛白的照片确认杨森就是那位老人。一行人只得转回绍兴,并决定带上老人去杭州“碰碰运气”。

    8月,老人的情绪稳定。一行人按计划带上他前往杭州市下城区武林街道观巷,期望能在这片区域找到他曾经活动的一些痕迹。然而,40多年过去了,那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连几日,大家带着老人在观巷挨家挨户地寻访,却一无所获。

    9月,包瑞法和同事再次前往杭州市下城区武林街道寻找上世纪60年代知青插队下乡的资料,可街道方面却表示并没有这方面的相关文件。正当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一个名叫冯卿的老人正好来街道办事,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口中提起的杨森正是冯卿走失多年的老邻居。冯卿告诉他们,杨森还有一个亲弟弟杨志健在,并热心地将杨志的号码提供给了他们。

    电话接通后的第二天,杨志便跟着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绍兴。在救助站站长办公室里,杨志见到了静静坐在椅子上的杨森,血缘亲情并没有因为43年的分别而陌生,老人在见到杨志的瞬间,竟缓缓地站了起来。“是我哥哥,是我哥哥……”杨志一见面就说。

    至此,长达3年的“寻家”之路,终以圆满告终。目前,杨森的身份已经恢复,并被安排进入杭州市下城区的一家敬老院安度晚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