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天水桥”变为“小北门” 杭州部分公交站悄悄变脸
  • “天水桥”变为“小北门” 杭州部分公交站悄悄变脸

    时间:2014-11-06 07:11:00  来源:  作者:

    杭州的公交站名,在偷偷变脸。

    最近,有不少读者发现,乘公交22路、38路经过位于中山北路和环城北路口附近的天水桥站时,发现原来的站名已经被更名为“小北门”站。

    不仅如此,此前已经有不少网友发现,13路公交车经过的“惠民路口”,被更名为“铁佛寺桥”;151路、155路以前的站点“卖鱼桥”被改为了“娑婆桥”;139路和42路途经的“八卦田”改叫 “施家山”了……

    杭州公交集团的相关负责人说,其实,杭州公交站名更改的工作他们一直都在做,主要是想让杭州的公交站名更精确。

    “天水桥”变为“小北门” 杭州部分公交站悄悄变脸

    “天水桥”变为“小北门” 杭州部分公交站悄悄变脸

    比如“小北门”站原先叫天水桥站,但是体育场路以北和以南的站点,都叫天水桥,这样一来势必造成混淆,因此,他们将靠近杭州游泳馆的天水桥站改为“小北门”站,取这个站名是因为附近的楼房叫小北门1号、2号。

    “惠民路口”改成“铁佛寺桥”,是因为旁边就是铁佛寺桥。之前,有惠民路站,也有惠民路口站,惠民路和很多路都有交接,取这样的站名不明确,为了更贴切,因此改成了铁佛寺桥。

    “八卦田”改叫“施家山”,是因为八卦田景区的入口处实际在陶瓷品市场公交中心站旁边,经常造成误解。

    这样的变化,除了精确,还让人觉得独具匠心。公交站名是地名传承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深究这些站名背后的故事,就像打开那些年尘封的往事。

    说到一座城市的底蕴,其实无需言必文化古迹、文人墨客,光瞧瞧杭州公交车的站牌名,就有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迎面而来。来听听杭州文化名人丁云川的解读。

    “玉皇山路口”站→“阔石板”站

    这里曾挖出一块大石板,在路上躺了很多年

    在杭州的地图上,阔石板站并不难找。它在杭州玉皇山路南山路口以南,杭师大音乐学院前。公交12路、42路、游9线都经过这里。

    这个站点原本叫“玉皇山路口”。这个名字显然没有“阔石板”有来历。

    “我小的时候还看到过阔石板。”说到这个名字,杭州民间史学家丁云川的语调一下子兴奋起来,他说,现在的玉皇山路以前叫阔石板。相传,在这处地下挖出一块很大很宽的石板,平躺在地,当时没有起重设备(那时候也没有蓝翔技校啊),谁也拿不走,也抬不动,便一直放在路上。

    “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在见不到了,但是住在附近和近地三坊的村民,都知道这块石板,以前大家问起‘到哪里去啊’,就说‘到阔石板去’。因为名字通俗,叫的人多了,就变成地名。”

    据史料,清时,阔石板南起玉皇山麓林海亭,北至南山路,建国后阔石板拓宽改称玉清路,后改称玉皇山路。

    “天水桥”变为“小北门” 杭州部分公交站悄悄变脸

    “天水桥”变为“小北门” 杭州部分公交站悄悄变脸

    “劳动路口”站→“红门局西”站

    明朝时,红漆大门的织染局设于此

    红门局西站位于劳动路红门局口,原站名为“劳动路口”,是公交38路的必经之站。

    相对原站名“劳动路口”的指示模糊,“红门局西”准确表达了站点所处位置的同时,也让人想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原来,南宋时期,杭州作为国都,很多官府坐落在这里,如太常寺、敕令所等。明时,织染局设于此,用红漆涂门,故称红门局。织染局本名御局,织染内府贡物,以供皇室所用。

    越剧《盘夫索夫》的故事就是出自于此。剧中的严兰贞,是明代奸臣严嵩的女儿,后来嫁给官人赵文华,据说赵家就在红门局。

    在延安南路未拓建前,红门局一带是很清静的。近年来,因西湖银泰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在红门局东段,不少人知道了“红门局”这个地名,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红门局在延安路以西也有一段。

    延安路延伸及西湖大道建设中,红门局附近的两个片区性地名“三桥址”、“闹市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恐怕只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老杭州还记得它们了。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显示全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