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时间:2017-04-13 23:51:26  来源:  作者:

     

      1.png

      当天“答辩”的郑建明(右)和亲友团的张馨月拍了张有趣的合影。 特约摄影 佳利

    2.png

      这是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出土的秘色瓷净瓶和装烧匣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浙江在线北京4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上了上了,我们上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靠在拥挤的会议室墙边,看到记者兴奋地喊了一嗓子。

      昨天,对于从浙江各地赶到北京的十多位考古人而言,真是美好的一天。

      下午4点半,考古界的奥斯卡——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25个终评项目在完成了一天半的现场“答辩”后,top10新鲜出炉。去年开始就刷屏考古圈的我们浙江的项目——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成功入选,众望所归。

      这也是自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浙江第18项入选的考古发掘项目。

      好事成双,这次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从全国20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的同时,《秘色越器》一书,也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

      始创于1990年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从2003年开始从关门看资料评奖,变成公开汇报,于是现场变得有趣起来。

      现场“答辩”,考古项目各出奇招

      为何说是浙江各地?这个瓷窑址,凝结了众多团队的心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了给“答辩”的同学——领队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鼓劲,很多小伙伴们都赶来了,大家都知道,现场放大招的人实在很多。

      始创于1990年的“十大”,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从2003年开始就改变了关门看资料评奖的做法,变成公开汇报,每个项目只有20分钟的汇报时间,于是现场变得有趣起来。

      派女考古队员、拼颜值、拼金句……钱报记者连续五年报道十大考古,见过各种大招,虽说考古项目本身的价值最重要,但很明显,各个项目的“掌门”都很重视现场发挥。

      上林湖现场的大招是什么呢?大家都不知道。中午,大家都没找到郑建明,沈书记说,他中饭没吃就去房间睡觉了,太累了。

      第一天汇报,四川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先秦时期聚落遗址群打了文艺牌,领队念了一首诗,ppt精心设计,大凉山的彝族老乡写诗要献给考古人的“诗和远方”:“您是亮丽的地下工作者,您有着穿透地下世界的神眼……”

      虽然诗写得朴实直白,但大家还是不由自主鼓起了掌。

      15秒动画,当场还原秘色瓷烧制工艺

      上林湖的项目放在昨天第三个汇报,时间是9点半。

      “我要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后司岙的发现解决了一个困扰了我们千年的历史悬案……这个生产秘色瓷的贡窑,在哪里呢?”黑色西装西裤,白衬衣,黑皮鞋,每天都跟泥土打交道的郑老师,穿上了压箱底的正装,却用聊天的轻松语调,自如地说起了开场白,一下子制造了悬疑片的气场,大家的心明显被勾了起来。

      但谁都不知道,前个晚上,两位领队——沈岳明和郑建明这对“双明”组合,半夜4点才睡下。

      凌晨3点47分,沈岳明发了一条微信:“后司岙考古解决了历史上两大疑案:秘色瓷哪里烧,怎么烧,以及唐代贡窑在哪里。这样说对不对?”他还在为ppt的演讲词做最后的斟酌。果然,这句疑问式开场白在现场起了效果。

      其实,从去年钱江晚报作为独家媒体支持的2016浙江重要考古发现分享会,到昨天的演讲,郑建明已经在不同的现场,讲了很多次,明明滚瓜烂熟,但这半个月,为了这20分钟,他练了30次,每天早晚一次雷打不动。

      讲到最后,还剩五分钟,“给大家看一个动画”,前面一直保持着“清流”之感的郑老师,不动声色开始使招了。他放了一个15秒的关于秘色瓷装烧工艺的动画,画风古朴,匣钵的秘密一目了然。如果要把装烧工艺讲清楚,大概要花半个小时,但这15秒一放,大家也秒懂了。

      这个动画是有讲究的。“考古是个没法后悔的过程,这次却可以留一个余地。从瓷窑址理论与方法上,我们希望在全国起一个示范作用。”沈岳明说,这次发掘,大量使用了包括地面激光扫描、低空无人遥感、近景摄影测量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三维记录,每往下挖十公分,就做一次影像记录,每一件标本的器型、胎、釉等特征,都一清二楚,这在全国瓷窑址考古中是第一次使用。“现场没法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如果做得不够完善,可以通过影像往回追和检查。”

      提问环节,北大考古教授提问“带杀气”

      其实,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最后的提问环节,专家的问题经常很刁,万一回答不上,或者打疙瘩,对“分数”总归有点影响。

      郑建明讲完之后,三个专家要提问。主持人——陶瓷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也忍不住发问了。

      “我也问个问题,现在可以看到秘色瓷和瓷质匣钵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但是1998年发掘寺龙口窑址的时候,发现这种青绿色的瓷器通过普通的匣钵在外面刷漆,也能做到,为什么这个窑场要用瓷质匣钵这样成本非常高的方法呢?你能有什么解释吗?”秦老师的播音腔很迷人,但问题也是有杀气的。记者来翻译一下——也就是说,秘色瓷的烧造使用的是一次性瓷质匣钵,这么高大上不计血本,会不会有“潜规则”呢?

      “谢谢秦老师,我觉得是这样的,”郑建明一秒都没犹豫,依然保持轻松又生动的“聊天体”,“瓷质匣钵和陶质匣钵比起来,当然在质量上更有保障,另外我觉得在礼制上可能有某种象征意义,因为它给宫廷烧造的,成本越高越好,是吧?就像南宋官窑一样,不计成本,也像汝窑一样,我用玛瑙釉,玛瑙釉实际上是一种二氧化硅,但我用上了,就体现我不计工本,皇家的东西就是跟别人有明显的区别。”

      答辩结束了,大招还没完。

      “我们觉得郑老师看书的时候特别帅,忍不住偷拍。”亲友团成员、省考古所新进的90后姑娘张馨月,看到桌子上放着十大考古手册,封面刚好是上林湖的美景,她又脑洞大开了。

      她坐到旁边,请郑老师举起书,一起拍了张合影,又把上林湖新开的公号“秘色上林”的二维码,p到了书上面。

      上林湖的这颗安利,我们吃!
      浙江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1991年: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

      1993年:余杭良渚莫角山良渚文化大型建筑基址。

      1995年:杭州南宋太庙遗址。

      1998年:绍兴印山越国王陵、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遗址。

      2000年: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2001年:杭州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雷峰塔地宫遗址、老虎洞窑址、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

      2002年: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2004年:杭州严官巷南宋临安城御街遗址。

      2005年:嵊州小黄山遗址。

      2007年:良渚文化古城遗址。

      2011年:余杭玉架山遗址。

      2014年: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

      2015年: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

      2016年: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