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东渡日本的宁波红帮裁缝 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装
  • 东渡日本的宁波红帮裁缝 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装

    时间:2017-06-13 11:47:00  来源:  作者:

    裁剪云裳天下惊。横滨港习艺、海参崴淘金、上海滩成名……红帮裁缝,曾在中国服装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00多年前,他们沿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学习西服制作技艺,创业之路筚路蓝缕。如今,红帮裁缝已经成为宁波服装的精神符号,引领着当代宁波人书写服装业的传奇。

    红帮裁缝发源的故事传说

    和一场海难有关

    位于宁波鄞州的宁波服装博物馆中,半数以上的展区内容都和红帮裁缝有关。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展品,红帮裁缝的发展史历历在目。

    “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处通商口岸之一,眨眼间涌进来不少蓝眼睛、红头发的洋人。红帮裁缝的起源,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宁波服装博物馆馆长王以林告诉记者。

    红帮裁缝的起源,还和原鄞县南乡茅山孙张漕村的张氏家族有关。孙张漕村,是个只有20来户人家的小村子,村民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由于“人稠地狭”,加上原本土质不好,受卤潮侵蚀,水利失修,常有倒灌成涝之虞。因为靠农耕已经难以维持生计,张氏家族的一位先辈学了本帮裁缝手艺,农闲时为乡邻缝衣服补贴家用。但穷乡僻壤,要做新衣服的人也不多。迫不得已,这位先辈又到渔船上给人帮厨。

    孙张漕村有个传说:一次出海捕鱼时,这位先辈所在的渔船遇上了海难,漂流到了日本横滨港附近。这位先辈被日本人救起,成了难民,最后在那里学习了西服技艺。

    “这些传说无从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张氏家族的张有松、张有福以及他们的后代都曾在横滨从事现代服装业,是最早的红帮裁缝。”王以林介绍,宁波人最早学习西服技术就源自横滨的张氏家族。张氏家族发迹后,引导一批奉化江两岸的乡邻互相照应,在横滨开办了洋服店。就这样,中国第一批“红帮裁缝”诞生了。

    当时的中国人对外国人俗称“红毛”,即有着红头发的西洋人。由于宁波的裁缝们当时专为“红毛”海员裁制服装,“红帮”之名由此而来。

    红帮裁缝的起源,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有关系。当时日本推行改服饰,全日本人突然改穿西服,西式裁缝成了一个大问题,这就给中国裁缝以难得的机遇,于是广州、上海、宁波等沿海城市的裁缝纷纷去日本打工、学习,这些人中就有宁波鄞县孙张漕村的张氏、陈氏和孙氏裁缝。

    1927年,时任国民政府驻横滨领事谢湘之在商务报告中提到:“横滨华侨商店大小不下三百家”,以宁波裁缝为代表的“三江帮之营洋服业,虽以蝇头之利,然而反而商为稳固也”。

    东渡日本的红帮裁缝

    做出了中国第一件中山装

    中国的第一件中山装,也出自红帮裁缝之手。

    王以林馆长介绍说,19世纪的最后时刻,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的孙中山先生,决意与清政府决裂。为此,他在日本横滨等地经常穿西装或日本的新式学生装、士官服出现在公共场所,以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但这些异国的服装不能继承中华服饰的传统和彰显他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向追随他的华侨——鄞县姜山人张方诚等人和他们所经营的“同义昌”呢绒洋服店,提出了创制新服装的想法。

    手艺精湛的宁波红帮裁缝,依据孙中山、黄兴等人的意见,采用西装裁剪和缝制技术,参照日本学生装、士官服的款式,融入中华服饰文化的元素,根据国人的体形、气质和社会生活特点,试制了初期的中山装。这种中西合璧的新服装经孙中山试穿,获得各方人士的肯定,中山装于是横空出世。

    此后,经红帮裁缝众多名师的多次改进和精心制作,终于产生了中国近现代唯一代表中国的新式服装——中山装。

    在宁波服装博物馆,有一张1927年3月26日和3月30日《民国日报》的广告照片,其中正有红帮裁缝开创的“荣昌祥号”广告:“民众必备中山装衣服。式样准确,取价特廉。孙中山先生生前在小号定制服装,颇蒙赞许……”广告中传递的信息表明,这家服装店为孙中山先生制作过服装,并得到了中山先生的赞许。

    红帮裁缝的客户包括不少政要和名人

    在宁波服装博物馆,有两件红帮名家戴祖贻先生捐赠的藏品,都和美国前总统福特有关。一件是福特赠送给戴祖贻的高尔夫球场开幕纪念品,一件是戴老先生当年为福特总统做衣服的纸样。

    戴祖贻是目前在世的红帮裁缝中辈分最大的一位,也是东京红帮的代表人物。他曾先后六次捐赠近百件物品给宁波服装博物馆,有日本培罗蒙店里的顾客记录簿、剪刀、算盘,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罗蒙品牌的西装、大衣,还有100多个日本培罗蒙历年使用的世界名牌呢绒面料的吊牌。

    就在上个月,戴祖贻老人再次来到宁波服装博物馆,应邀给博物馆留下一双手模。

    戴祖贻1921年出生在镇海霞浦一个贫困的家庭。1934年,小学毕业的他随舅舅到了上海,后成为培罗蒙西服创始人许达昌的开山大弟子。1951年,30岁的戴祖贻被师傅派往东京分店主持业务。

    在戴祖贻的精心打理下,东京培罗蒙的生意蒸蒸日上。1972年,戴祖贻将培罗蒙西服店开到了日本东京的帝国饭店里。这以后,各国到东京的政要和名人也成了培罗蒙的顾客。美国前总统福特对红帮裁缝的技艺十分满意,在店里与戴祖贻合影留念;日本首相也曾是店里的座上宾;沙特王子访日,来不及订做西装,就把培罗蒙店内陈列的西服、领带、T恤等商品选购一空……

    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海内外的红帮裁缝都已渐渐老去,他们的传人和后代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少人也在续写红帮的传奇。在王以林馆长看来,报效祖国、敢为人先、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这些红帮精神的精髓,都是宁波服装行业的宝贵财富。

    新闻延伸

    慈城曾出土世界最早的木屐

    日式木屐的根也在宁波

    说起宁波服饰类物品和技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还绕不开江北慈城出土的那两只木屐。民间文保专家杨古城告诉记者,这两只木屐是现代木屐的始祖,日式木屐的根也在宁波。

    1987年,江北区慈城镇的慈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只木屐,两只木屐均前宽后窄,圆头方跟,左脚屐长21.2厘米,5孔,右脚屐长24厘米,6孔。孔之间挖有凹槽,据推测是用绳子穿过小孔嵌于槽内和足面系牢的。据碳14测定,慈湖木屐距今已有5500年,为河姆渡时代慈城人的鞋子。这一发现,将中国木屐的历史往前推进了3000年。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鞋类实物。

    杨古城说,木屐,宁波人俗称“木拖鞋”。他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穿木屐,都是自己制作的,最常用的就是杉木。到了夏天大家乘风凉的时候,街上木拖声一片,成了一代人的记忆。宁波上世纪60年代尚有“木拖木拖,三年好拖,三年拖过,还好烧火”的谚语。不过,随着塑料等材质的拖鞋流行开来,木屐便在宁波人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

    “日本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木屐,就是从宁波传过去的。”杨古城说,在日本,自唐代留学生从中国带去木屐后,1000多年来一直在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