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杭州89岁学医的奶奶走了 最后留下的遗嘱让人泪崩
  • 杭州89岁学医的奶奶走了 最后留下的遗嘱让人泪崩

    时间:2017-06-20 10:35:00  来源:  作者:

    “第一个遗嘱,当我患上不治之症时,千万不要浪费人力、物力再抢救;第二个遗嘱,当我脑死亡时,把我的器官组织给予需要者,留下的骨架等送给母校——浙医大解剖教研室供解剖材料用;第三个遗嘱,别开追悼会等诸如此类形式,让我默默无闻在世上被遗忘为好。”

    17年前,已退休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高级实验师、九三学社社员俞慧老人用5页方格稿纸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最后的第六页立下了三个遗嘱。7天前的凌晨,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ICU,老人因脑梗塞并发肺部感染安详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9岁。

    如老人生前所愿,没有花圈没有追悼会, ICU的医护人员在老人的遗体前集体默哀,送别老人最后一程,致敬老人最后的选择。

    医务人员集体向老人的遗体默哀告别

    她一生节俭

    却立下遗嘱慷慨捐献遗体

    今天上午,记者跟着西湖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刘建国、文新街道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陈永萍以及志愿者们上门慰问了俞慧老人的女儿。走进家门,房间内没有花圈也未见遗像,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我妈妈走的时候很安详,我完成了她的心愿。看着她被送上了车,我感觉她没有离开,而是回到了娘家一样……”一说到老人的遗愿,女儿俞洵立刻哽咽。

    俞洵告诉我们,母亲一生朴素节俭,充满了感恩,去世后没有举办任何形式的追悼会,“她希望回馈母校,回馈社会。妈妈说烧掉就浪费了,一具躯壳能发挥作用,助推医学进步,能够带给人类希望,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俞洵说,她是看了省医科院研究所郭潮潭所长写的追悼词才知道母亲很早就立下了这个遗嘱,“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她有自己的生命主张。”

    遗嘱被知晓后,一开始没有得到女儿和其他家属的接受。老人反复地做女儿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得到亲人的理解后,于2014年7月亲自去她的母校——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登记了志愿捐献遗体。

    在老人的登记表上,几行朴实的字眼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几十年来力不从心仅做些点滴工作,距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以及人民对我的需要相差甚远。为此,总使我内疚不勘。经过深思,决心委求待我生命一旦结束,我的遗体捐献为医学提供材料,以弥补我有生之年的不足。”

    俞慧老人1962年进入浙大医学院,起因是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化验室工作的时候,被领导推荐入学。浙大医学院毕业以后,她一直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我母亲很感激母校浙大医学院,她对那里感情很深。同时,因为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她觉得社会给她栽培,而自己晚年回馈太少了!”女儿喟叹。

    老人在职期间,承担或参加了10余个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了“三尖杉脂碱临床药理实验和临床治疗白血病病人疗效观察”的科研任务,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退休后被返聘,进入古稀之年的俞慧老人还在不停地学英语、学电脑研究医学材料。

    曾与俞慧老人共事过的原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何浙生研究员对其评价:“俞慧老师工作认真负责,生活艰苦朴素,对人诚恳厚道,拥有对医学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她是一个固执的人

    却知恩图报、待人友好

    在女儿俞洵的眼中,妈妈还是个固执的人,不会刻意跟人交往。然而这样的老人,身边人对她的评价都是赞赏有加。

    “俞慧老师生活艰苦朴素,很少向组织伸手,有一次得知冬天她不用空调,房间很冷,向前院长张幸汇报,组织购买了一床新的羽绒被给她,而后她会经常用这件事来感谢医科院领导的关怀。”省医科院老干部科陈波认为,“俞慧老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前辈。”

    是的,知恩图报,熟悉她的人都这么说。

    老人曾在2001年被诊断出心脏病,当年4月植入起搏器。2014年是她在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更换起搏器后的第二年,老人是医院的常客,也是沈法荣院长老病人中独树一帜的“特殊病人”。

    “她并不是脾气特别温婉的病人,但她每次都安静地等到最后一个再让我看,就是那么固执,因为觉得这样可以和我多谈一会儿。”沈院长回忆到老人,“很长时间里,我跟她熟悉是因为她常来照顾我的另外一个老病人,她原来所在科室的主任。”

    她一生未育

    却待养女视如己出

    老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学事业,自然也希望女儿能够继承她的事业,然而并未如愿。“我跟妈妈的个性不一样,妈妈非常理性,而我更感性。”俞洵没有按照母亲设定的路线走,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创办了一家形象管理机构。

    老人终生未育。是的,俞洵是老人的养女。“我是出生一个月被抱养,在20多岁后知道,是妈妈主动告诉我的,我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受,知晓后生活还是很正常。”这些天,俞洵在整理妈妈的遗物,发现了她保留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底片,“她83年离婚,那时我12岁,应该说我基本上都是妈妈养大的,她所有的爱都给了我。”

    在与母亲最后的相处中,在整理母亲的遗物以及同母亲的老同学邻居接触后,俞洵才真正开始了解自己的妈妈,生发出的是无尽的敬佩。“我很惭愧,有那么好的榜样在身边,却没有很认真的感受。” 她闭上了眼睛,脑海中浮现的尽是母亲临走时缓慢深沉的呼吸,很安详、很安详……

    “妈妈回娘家了,妈妈一生克勤克俭,但对热爱的医学事业、对祖国却是如此的慷慨,妈妈不太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妈妈一直说尽量不麻烦别人,所以,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仪式,有伤痛,但更多的是平和、安详。因为,妈妈走向了她一直热爱的医学事业,走向了她的信仰,在生命的尽头,做出最后的馈赠。” 俞洵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西湖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刘建国动情地说道:“俞慧老人的行为令人钦佩和感动,在她的生命走到终点的那一刻,选择了为他人点燃生命之光,而与此同时,她的生命之光也将继续在社会上燃烧。”他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遗体捐献工作,今年以来西湖区已经有5人捐献遗体,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