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3年写150多篇急诊日志 宁波医生成“网红”
  • 3年写150多篇急诊日志 宁波医生成“网红”

    时间:2017-07-01 15:25:00  来源:  作者:

    78个摄像头,24小时跟踪直击。“网红”纪录片《急诊室故事》通过对100多位患者就诊过程充满敬意的观察,一次又一次触碰到观众的泪点。

    也是在急诊室,宁波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宗建平有自己的观察角度。

    3年写150多篇急诊日志 宁波医生成“网红”

    从2014年起,从医30多年的宗建平开始用微信日志这种方式,把急诊临床中的“艰难、险阻”,以讲故事的方式为普通大众作科普。没想到,日志在公众号上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网友的疯狂追捧。201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以日志为蓝本出版了《急诊医师值班日志》,再次“吸粉”无数。

    前几天,宗建平入选了2016年中华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人物,同时上榜的,还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等9人。

    真实的案例

    黑布鞋,蓝长裤,一部灰白相间的头发分外醒目。日前,记者在宁波市第一医院见到了宗建平。“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拿了个奖,有人发新闻给我看,我才看见自己的名字。”他笑着说。

    写科普日志的事儿,得从三年前说起。

    那天是大年初一,宗建平最后一次值夜班。宗建平接待了两个病人。其中一个,是一名61岁的老者,除夕夜,他在小辈的安排下住在高档宾馆,正月初一洗完澡出来突感胸闷,还没走出浴室就倒在了地上。另一个是有着8个多月身孕的女子,从湖南来宁波工作,节日高兴,晚上喝了一点酒,然后就突然感觉到头痛。

    一夜忙碌,老人没能救回来,怀孕的女子倒是母子平安。“从医近40年,那么多生离死别,如果能把我经历的疑难病例都写出來,是不是就能给年轻医生多一点借鉴,让病人少受一点痛苦呢?”

    宗建平把两个病例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又啪啪啪的敲到电脑里,缘由、经过、结果、建议……这也是宗建平第一篇急诊值班日志。

    日志的阅读量超出宗建平想象。那以后,每个周六的早晨,都会有一篇来自急诊室的鲜活的故事与网友见面。宗建平说,他要做的,就是通过写值班日志,“把那些在我们专业医务工作者看来很简单的知识重新教一遍,比如,冬天老人洗澡温度不要太高,浴室要通风,孕妇更不能喝酒。”

    由于所有诊疗过程、化验报告乃至当时的手术方案都是真实的,这使得宗建平的日志有一种“纪录片”的真实质感。这种真实,对身处惊恐、惶惑情绪中的患者来说,有时很“治愈”。

    “原来急性喉炎还会致命啊!”“原来感冒不小心会带来可怕的心脏病。”“原来相比更好的医疗,更及时的诊治才重要。”……这些留言让宗建平觉得很有成就感。

    3年写150多篇急诊日志 宁波医生成“网红”

    率真的表达

    “太复杂的数据,不要,太艰深的概念,换一种说法,具体案例要用讲故事的方法叙述出来。总之,要有可读性。”

    宗建平对新媒体传播驾轻就熟。他以多年工作经历为“蓝本”,用一种近乎于“讲大道”的体例将诊断过程娓娓道来。

    “夏天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季节,阳光强烈,草木繁盛,知了在树上鸣奏着夏天的进行曲。就是在这样一个初夏,一位约40岁女性,在朋友们的前呼后拥下,冲进本就炎热的急诊室,大声喊痛……”

    这是《暗藏玄机的肩部疼痛》中的一段,满眼“通俗小说”的既视感。

    《腰背“闪电”的疑团》中的一个病例:“患者大概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士,平时有点腰背酸痛,一小时前突然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坐在办公室,转身或走动时腰背部突然出现‘闪电’。”

    该患者被诊断为“夹层动脉瘤”,为解释成因,宗建平用了一个比喻。“动脉就像一条自行车轮胎,时间久了,部分老旧了变薄,当这个“轮胎”压力过高,薄弱部分就会向外凸出,一旦破裂主动脉内的血液就会迅速外泻,如同汛期的江河决堤,所以有人称之为体内的“炸弹”。”

    在宗建平笔下,原本严肃、枯燥的医学难题就这样变得好玩了起来。

    59岁的宗建平还琢磨网友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时代,我们努力把篇幅控制在1500-2000字,这样在手机上看不累。”

    真诚的反思

    日志里,宗建平毫无保留地倾诉着一名急诊医生的使命与责任感,而那些交织在具体案例中的纠结的医学伦理,他也忠实记录下来。

    《从医三十年最艰难的选择》一文中,宗建平分享了一个使他终身难忘的案例。

    一个分娩后四天的产妇,被诊断为大面积肺栓塞,极其危险,必须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可是在注射完诊疗指南规定的100万单位尿激酶后,患者的病情反而进一步恶化了:不能平卧,心率上升到160次/分左右,呼吸急促,皮氧监测达到呼吸衰竭标准……

    “成人尿激酶最多只能用100万单位,再用,意味着我违反诊疗指南,一旦出现意外,这将是一场重大医疗事故,我的从医生涯可能就此结束。不用,我将眼睁睁看着这个年轻的母亲走向死亡,孩子成为孤儿……”

    怎么办?经过短暂思索,宗建平果断选择了“用”。“我是一名医生。我有责任,在我的患者面临死亡时,尽我作为一名医生的最大的良心和责任。”

    在宗建平看来,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知识从来没有对等过,一旦受医生的导向做出的选择失败时,将不可避免面临一场纠纷……

    而这,也是宗建平愿意把日志一直写下去的另一个缘由。

    “必须反映医生这份职业最真实的一面。”宗建平说,一个个生命故事背后,有太多太多迷茫和教训,值得思考、分析、铭记。“我这么做,一方面是普及健康知识,一方面,也是换一点将心比心。”

    6月26日,中国医师节。这一天,宁波市科协专门聘请宗建平为宁波科普讲师团成员。成为科普讲师团成员之后,宗建平承诺会将这些急诊故事拿到社区、学校去宣讲,同时他也会把日志继续写下去。

    “作为一个医生,这是除了给病人看好病之外,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了。”他淡淡地说。

    3年写150多篇急诊日志 宁波医生成“网红”

    日志摘录

    急诊室里的矫情饰诈

    文/宗建平

    矫情一词不是什么新鲜词,不过近年来似乎很流行。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用来形容有些疾病实在是太合适了。

    您会说,病还矫情饰诈?这又不是人。那你听我说呐!

    阑尾炎常见吧?但我想说,它最爱矫情饰诈了。你瞧,有时候它套上“别人”的外衣,有时候“别人”套上它的外衣,比如跟宫外孕、跟消化道出血就很喜欢扯在一起,这还不够,有一回我遇到它,跟八竿子打不到边的另一个病扯上关系了。

    很多年前的一个后半夜,凌晨三点多,来了一位患者,主诉发热一天,右下腹部疼痛,夜里疼痛加重,怕是得了阑尾炎。老百姓对阑尾炎还是有一定认识的,认为它比较容易得,而且一不小心还容易穿孔变成腹膜炎。所以,这位患者半夜三更扛不住,跑过来了。

    主诉腹痛的患者做常规体检,重点当然是腹部。果然,患者右下部局部有明显压痛,按压腹痛点的手快速放开时,“哎呦!哎呦!”诱发了他一连串的痛苦呻吟。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全部指向急性阑尾炎,几乎毫无非议。

    先帮他开了检查单,想等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测出来后,再转交给外科医生。

    九十年代初医院实验室的血液标本还依赖人工显微镜检查。十几分钟后,检验结果出来,白细胞计数有一万多,符合炎症表现。但令人不解的是,检验师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很多形态异常的白细胞,约占19%。我拿过报告也很纳闷,这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表现啊!难道患者有白血病?不!这个病太可怕了,不能轻易下判断。我正犹豫着,值班的检验科同事推门进来了,一脸严肃。

    “显微镜下看到很多形态异常的白细胞……”

    “你的考虑是……”其实,我们彼此心照不宣。

    “是的,”她用力点头:“能不能说服患者,再抽点血,我想再仔细看看有没有其它线索。”

    我跟患者做了解释,当然,暂时隐瞒了我们的判断。患者很配合。这一次,检测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检验科同事再次推门进来的时候,一切似乎明了了。显微镜下,她看到的异常白细胞非常像淋巴细胞,怀疑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但这次同时又发现患者血小板很低。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又动员患者做了尿液常规检查。一个优秀的检验师,与一个优秀的医师一样,抓住一点点线索就会“刨根问底”。

    然而尿常规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支持先前的判断,患者尿蛋白四个+,也就是说,他的尿液中有大量的蛋白。我们的诊断思路陷入了困局。

    多么奇怪的表现啊!我和检验科以及外科同事反复梳理关键词:腹痛、发热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异常增多、蛋白尿。难道……难道是流行性出血热?

    经过慎重商量,我们决定暂时不手术,在抗炎治疗下严密观察。后来,患者的情况好转,最后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出院。

    这位患者的病情尽管矫情饰诈了一番,但他本人又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较真”的检验师,在几乎可以完全确诊为阑尾炎的前提下,把他果断拦在了手术室外。假如不是她,刀一旦开进去,这样的血液情况,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假如,当时已经使用自动化分析仪做血液检测了,那么,那些人的眼睛才能见到的镜下形态异常的血细胞,是不是也被忽略了?

    这矫情饰诈的“阑尾炎”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