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女子被它叮咬后 竟高烧十多天肺部出现感染
  • 女子被它叮咬后 竟高烧十多天肺部出现感染

    时间:2017-09-13 12:14:00  来源:  作者:

    你听说过会咬人的蜱虫吗?针尖大的小虫子,被咬上一口,轻者伤口发炎,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诊了一名“巴贝虫病”患者,被蜱虫叮咬后高烧十多天,所幸医院及时找出病因,得到救治。该院感染内科主任金玲湘从医院文献库查询后说,该病确诊在全国不到十例。

    今年7月,60岁的丽水人许女士被家人急匆匆送进温医大附二院急诊中心。许女士疲软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医生问话时,她说话都没力气。她已经连续寒战、高烧十多天了,还一度高烧到40度。在丽水当地医院就诊过,但一直不见好。

    金玲湘说,许女士这病“来势汹汹”,她的血红蛋白值急速下降,“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值为110-150g/ml,她的血红蛋白值下降到49g/ml,已经属于重度贫血。而且她的肝功能已经轻度损伤,肺部也有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昏迷,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显微镜下,红色圆圈为红细胞,紫色为巴贝虫病原体。

    为弄清许女士究竟患上什么病,医院给许女士进行了骨髓穿刺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许女士的骨髓红细胞里有一种环状体的病原体。“我们刚开始怀疑是恶性疟疾,后来送到市疾控中心确查,发现许女士患上‘巴贝虫病’。”金玲湘说,她从业30多年,头一回接触这个疾病。

    金玲湘介绍,该病属于新型寄生虫病,一般由蜱虫叮咬引起,共有100多种类型,是人兽共患疾病,十分罕见。传染源是被感染这种原虫的家养或野生的哺乳动物。蜱虫叮咬这些动物后,感染上“病毒”,再通过叮咬把“病毒”传播到人身上。

    许女士为何会患上该病?金玲湘说,医院后来了解到,许女士家养有一只土狗,但病毒是否从该狗身上传播到许女士身上,目前不得而知。

    她提醒,每年的五月到八月,是蜱虫活跃期,市民到户外游玩时要注意草地、水边等蜱虫多发的地方,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防范被蜱虫叮咬。如有带宠物外出,最好能清洁后再带回家。如果被蜱虫叮咬,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便及时诊断是否患上蜱虫传染疾病。

    蜱虫长啥样?

    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一种椭圆形小虫,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蜱虫会侵入人体的皮肤内吸血,还会往人或动物体内钻,很难拔下来。

    一旦被蜱虫咬伤……后果严重!

    其实蜱虫最可怕的是:它的嘴长有倒刺,人或动物被叮咬后,难以直接取下。

    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绝对是个重要的狠角色。虽然跟被蚊子叮了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被蜱叮咬并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你可能遭遇: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如何预防蜱虫?

    1.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不要穿凉鞋。

    2.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可维持数小时有效。

    3.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4.发现蜱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5城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医生提醒:

    市民一旦被蜱虫咬伤,往往都是自己取下,这样容易使蜱虫的假头留在皮肤内,其假头就是口器,取下的蜱虫是活的,并不代表蜱虫的假头已被取出,假头留在皮肤内,容易导致形成异物性肉芽肿,为后期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

    一只蜱虫的大小大约在2毫米左右,而咬伤患者的口器只有0.1毫米左右,取出非常困难,有些市民发现被自行取下的蜱虫还活着,认为取出了完整的蜱虫,但事实上口器已经断在皮肤里。

    每年被蜱虫叮咬的高峰期为六七月份次高峰期为八九月份!现在是蜱虫出没的高发期请大家迅速扩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