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澳门新闻 > 譽新世界奇蹟 林鳴:港珠澳橋助區域發展
  • 譽新世界奇蹟 林鳴:港珠澳橋助區域發展

    时间:2018-01-26 14:56:30  来源:《澳門日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1月25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全長五十五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項“世紀工程”在建設過程中,面對着超乎想像的困難和挑戰,建造工程師如何攻克層層難關?科技大學昨邀請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主講,分享大橋建造史及背後故事。

      講座昨日下午四時半在科技大學N101演講廳舉行,由林鳴主講,主題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創新與實踐”,約一百八十名學生出席。林鳴○五年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前期籌備,一一年開始擔任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見證着港珠澳大橋建造的整個過程。

      港珠澳大橋,既然為大橋,為何要建設一條海隧?林鳴說,因為該處鄰近香港機場,有通航限高限制,故建設高度需控制在一百五十米之內。而且是珠江口的出海主航道,要確保每日約四千艘船順利通航。為避免影響珠江海床的穩定,人工島長度需控制在六百米左右。由於種種限制,故決定建造一條海隧,兩邊各有一座人工島,實現橋與隧的轉換 。該段島隧工程亦是整座大橋建設難度最大的部分。

      “超級工程”挑戰重重,林鳴坦言,每個階段均遇到不同的困難。最困難的是安裝第十節沉管,當初預計偏差值約四厘米,但實際測量達到八至九厘米。

      出現偏差停工百天

      雖然工程設計的容錯偏差值為十五厘米,八至九厘米尚在範圍內,代表工程結構無問題,但這個偏差諮詢機構頻頻質疑,政府及團隊遇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亦擔憂工程還能不能走下去。當時暫停工程一百多天,直至找到解決方法,是整個團隊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他談到,港澳居民較關心的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態。大橋建設初期,附近中華白海豚約一千兩百頭,前年統計已逾二千四百頭,“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日後居民登陸人工島時,很大機會見到中華白海豚。

      他稱,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對港澳發展極有利,尤其香港的港口及機場業務。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相信“再過二、三十年,澳門旁邊會有個大城市”,大橋對於區域發展亦有很大貢獻。(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