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 我国老年人失能发生率约为18.3% 心脏病等慢病为主因
  • 我国老年人失能发生率约为18.3% 心脏病等慢病为主因

    时间:2019-07-29 00:00:00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孙冰洁)“我国目前已有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约有八九年处于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功能的状态。”

    在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今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举出的一组数字,揭示了我国老年人不容乐观的健康状况。

    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学研究所所长陈峥指出,2017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老人的期望寿命是21.04岁,与全球的21.02岁基本相当,但在这21年中,平均健康寿命只有16.42岁,高于全球的15.96,处于中位水平。而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调查,显示有18.3%的老年人为失能、部分失能状态,约为4000万人。

    关于如何界定“失能”,陈峥告诉记者,国家卫健委也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失能的指标和标准,目前国际上通常指吃、穿、睡觉、上厕所,运动和洗浴六项指标中,有一项做不了就属于失能。半失能则主要是指日常行动和日常生活中存在一定困难。

    为什么会导致失能?在他看来,主要是由慢病引起的。慢病也是世界各地老年人死亡和导致失能的主要原因,而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居于前三位,此外,还有一些呼吸病、代谢病等。

    要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陈峥认为关键要做好防控,早发现早治疗。“通常都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血糖高、血压高,然后形成慢病,再发展为老年的综合症,如跌倒、痴呆、尿失禁,以及睡眠障碍、慢性疼痛等等,这些老年综合症就是初步的失能。”

    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要求,未来10年,要降低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将失能的发生尽可能延迟到生命的终末期,这也是世卫组织提倡的健康老龄化的一个指标。此外,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要下降。同时努力的寻找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方法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

    要实现这一目标,陈峥认为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如果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达不到目的,只能靠三级预防,就是在发现疾病的过程当中尽早治疗。如果出现失能,确实恢复不了,只能靠一些辅具支持。所以我们要尽量把预防放到早期,这样才可能尽可能地享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陈峥说。

    国家卫健委近期也在部署关于失能预防、失能照护的相关举措,相信不久将会启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