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 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
  • 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

    时间:2023-01-08 10:17:48  来源:  作者:

    新年伊始,一股复苏的力量悄然涌动。

    早晚高峰,北京东三环国贸桥开始堵车,地铁车厢里满是戴口罩的通勤者;跨年之夜,上海豫园“山海奇豫记”主题灯会游人如织,外滩又现“拉链式”交通指挥;夜幕降临,广州天河区花城汇吆喝声此起彼伏,引来八方食客……

    ——“久违的烟火气回来了!”

    ——“生活又在向前流动了!”

    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自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三年来,我们与病毒的较量从未停止。时至今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三年来,面对疫情的跌宕起伏与不确定性,每个人都不容易。同心抗疫,成为集体记忆。

    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时因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为打赢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三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4亿多中国人民同舟共济,铸就伟大抗疫精神。

    这三年,我们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先后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大上海保卫战,经受住了全球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三年,我国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疫情流行和病亡数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科学、精准、主动。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相辅相成,三年抗疫,具体的防控措施一直在因时因势优化调整

    “北京市疫情态势已经趋缓,用药紧缺已经缓解,但门急诊、重症患者救治等方面工作任务依然艰巨。”

    1月6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北京市疫情呈现趋稳态势,发热门诊接诊量从去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1月4日1.2万人次。

    发布会同时公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已研究制定,配套的还有监测预警、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农村地区防控、学校防控、养老机构防控等5个专项工作方案。这为1月8日实施“乙类乙管”后,北京“如何防”“如何治”“如何管”做出了具体安排。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2023年1月8日起,将其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新阶段有啥新特点?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将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

    与病毒较量,科学精准才有战略主动。

    事实上,从原始株到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三年来,在同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较量中,我们始终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防控政策。

    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实施“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实施‘乙类乙管’,是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主动作为,是为了不断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

    三年来,我们的“敌人”新冠病毒变弱了。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显著减弱,感染者重症率和病亡率降低。

    我们的抵御能力更强了。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群众健康意识、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个人防护能力逐渐提高。

    我们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了。我国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实现新冠感染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实施“乙类乙管”,我们是主动转向、主动作为。

    “‘甲管’变‘乙管’,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不是‘不管’,更不是‘躺平’。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说。

    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发热门诊就诊流程进一步简化,为患者开具药品提供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作用。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

    如何加强农村疫情防控?2022年12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要求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

    如何降低重症发生风险?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筑牢织密基层保健康防线,主动做好重点人群动态服务,扩大吸氧和血氧监测服务,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

    如何满足群众用药需求?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3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动态准备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中药、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数的15%至20%动态准备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

    1月4日,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向全省农村地区免费供应基本退烧药品,1月7日前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自然村药品投放全覆盖。群众可到村卫生室免费领取6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满足发热群众用药需求,药不断档。

    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1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通知》,要求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中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

    每一次疫情防控政策优化,都是科学决策,汇聚了专家智慧、广纳了基层建议、倾听了民众呼声。防控政策的每一次调整,均做到了因时因势、实事求是,谨慎决策。

    2022年11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健委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董小平等8位专家对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出的意见建议。

    2022年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国家卫健委再次召开座谈会,听取8位来自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

    两次座谈,一个缩影。调查研究、顺应民意,是三年来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的重要前提。

    三年抗疫,在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我们能够赢得主动,关键在于科学精准、因时因势而变。

    三年来,我们先后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十版诊疗方案,随着条件的逐步具备相继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推出新十条优化措施,制定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方案,把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中,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

    三年来,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医疗救治、病原检测、疫苗研发与接种等能力持续提升,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应对能力、救治能力显著增强,防疫屏障更加巩固,为动态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略定力与策略活力相辅相成。

    三年抗疫,感受真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务实之举,也是牢牢掌握抗疫的战略主动权的前提和基础。

    主动转向、平稳转段是三年抗疫的战略成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成为战略主动的力量源头

    新年第一天,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像往常一样逐床查房。看见这个熟悉的身影,一位还在插管的老年患者虽然不能说话,却情不自禁地抱拳致谢。

    “医生的战场在病人的床旁。”李太生曾是2020年该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81天。这一次,他也病倒了,但4天后就回到了分管病区,坚持会诊、查房、救治。

    发热门诊爆满,重症床位紧张,救护车呼叫激增……2022年末,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相继迎来奥密克戎毒株感染高峰。面对疫情防控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广大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勇毅坚守在医疗救治一线。

    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坚持“应接尽接、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对急危重症患者全力救治,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分级管理和服务。一系列医疗救治措施接连落地,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从“防感染”到“保健康、防重症”,是三年抗疫的战略成果、战略举措、战略转段。

    三年抗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成为战略定力的力量源头。

    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我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

    集中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我国抗疫三年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我们争取了三年的宝贵时间,为优化防控措施创造了机会,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赢得了民心。”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说。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出的有关文章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在应对疫情中的巨大公共卫生投入,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其经验值得各国学习。

    算大账、算整体账、算长远账。三年抗疫,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我们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

    2020年初,大疫突袭,党中央果断决策: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我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波及20余个省份。10月,内蒙古额济纳旗,近万名游客滞留。快速流调、风险分类、封控管理、大规模转运……大约两周时间疫情就得到初步控制。有外媒评价,中国是全球唯一控制住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的国家。

    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2月4日、3月4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先后如期开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感慨:“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成功,闭环内阳性病例率约为0.01%,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从早期遭遇战到后期攻坚战,从生命救治到生活保障,方方面面,点点滴滴,贯穿着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

    这是三年抗疫的几个微镜头:

    ——“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专门嘱托。

    3天后,武汉的一些社区群里发来通知:“活鱼运输车已到达小区门口,请居民们按楼栋依次下楼排队购买。”

    “当时买了两条鱼,不到50元,跟平时价格差不多。”这一幕,让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黄鹂路社区居民王辉深深记念。

    ——“上海青”是上海人的“当家菜”。2022年4月上旬,一些市民家中冰箱渐空,市场菜价一度上涨,“吃青”呼声高涨。如何保障2500万人的吃菜问题,成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基础工程。

    关键时刻,上海启动绿叶蔬菜应急保供机制,千方百计抢播抢种,自产绿叶菜从日上市不足1500吨恢复到3000吨以上。蔬菜更足,民心更稳。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三年抗疫,感受真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真诚追求、是共识共举、是力量之源、是现实写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筑起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屏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