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旅游经济 > 雄安新区:全域旅游实践的新沃土
  • 雄安新区:全域旅游实践的新沃土

    时间:2017-05-18 02:30:36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

    □张栋平

    雄安新区所处的地域以平原为主,而且绝大部分是耕地。可以说,这是一片开发强度低、人口密度低、历史包袱小的土地,这片土地不仅仅有利于构建新的城市发展范式,也有利于开展全域旅游的实践。

    一、以生态为起点,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新兴的全域旅游之城

    雄安新区设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北京的城市病问题,因此,雄安新区的建设将把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会再走以污染换发展的老路。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称为“华北明珠”,是全国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雄安新区建成之后,也将成为京津冀的一颗“生态明珠”。加之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先进的城市管理机制,将会让雄安新区在落成之日就具备全域旅游的所有要素,成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全域旅游标杆城市。

    早在2014年安新县就制定了《白洋淀生态保护及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2017年)》,实施了淀区清网、清障、船只整治、生态涵养等13项重点工程。这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雄安新区成为“生态明珠”之后,将充分带动河北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目前,京津冀区域大部分生态旅游目的地分布在河北,包括辽河源、坝上草原、崇礼、赤城、白洋淀、衡水湖、京西百渡、雾灵山等。这些目的地未来也将在雄安新区带动下实现全域旅游的转型升级,形成河北全域旅游的众星拱月态势,并与北京和天津形成呼应和联动。

    北京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基底和世界级的科技创新支撑,天津有近代历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民俗旅游的多业态结构,雄安新区有丰富的生态度假资源。三者之间的呼应和联动将形成京津冀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未来内蒙古也可能会逐步融入这个综合性的目的地品牌)。

    二、以顶层为主导,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在“白纸”上建成的全域旅游之城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而在雄安新区建设之初,这样的条块分割就已经不存在了。可以说,雄安新区没有任何制度的包袱,在制度建设上是一张“白纸”,因为雄安新区从一开始承担的就是一个“改革者”的角色,之所以要设立雄安新区,就是因为中国的城市病了,这种病既是生态环境之病,也是制度机制之病。因此,雄安新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型。在这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型里,过去条块分割的制度机制也将消解,新的城市发展模型必将对应新的城市治理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将呈现出网格化、透明化、协同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特征,在这样的模式下,各种产业之间的融合创新也将会加速,各种市场要素的配置也将更加高效,各种大数据资源(统计分析数据、交易服务数据、企业监管数据、舆情数据、地理空间数据、金融数据、能源数据、交通数据等等)的整合利用也将更加精准。基于全新的城市治理模式也必将形成全域旅游的崭新蓝图。

    当然,雄安新区所在的地区是相对落后的,但是,这种落后并不会对制度改革形成阻碍,也不会是制度改革的包袱,因为其所涉及的利益较小,所承担的包袱也较小,改革遇到的阻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投资角度来看,雄安新区是旅游投资的“白纸”。虽然也有一些旅游企业开始谋划投资,但是至今没有形成大体量的项目,一家河北地产企业计划投资90多亿元打造一个休闲度假项目,却尚在筹备资金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投资者也都是项目型投资。显然,项目型的旅游投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雄安新区这样国家级别的新区建设了。未来,雄安新区将形成更大更开放的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以平台投融资模式来驱动雄安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参与雄安新区的旅游开发,从而形成全域旅游语境下高效协同、合理统筹的投融资格局,充分整合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市政、生态环保、建筑景观等方面的投资需求。

    从标准角度来看,雄安新区是旅游标准的“白纸”。京津冀三地的旅游服务标准一直参差不齐,影响了旅游供给侧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的体验质量。雄安新区从一开始就站在国家高度来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建设,这必将彻底改善京津冀三地旅游服务标准长期失衡的局面。

    当然,雄安新区这张“白纸”的内涵不仅仅限于投资和标准,还有很多方面。这张“白纸”的“白”也不是“空白”之意。而是说,即使不是空白,也没有形成较大的包袱和顽疾,一切都可以在国家力量推动下进行高起点的全新规划。

    三、以改革为基调,雄安新区将成为改革红利系统渗透的全域旅游之城

    从全国交通区位来看,雄安新区是京沪、京九、京广三大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从京津冀来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了一个通勤的金三角。这个金三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群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最紧密的同城化通勤关系(1.5小时交通网络)。这种通勤关系会造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三个城市之间的频繁流动和紧密互动。最重要的是,这种紧密的通勤关系会逐步消解京津冀之间的沟通障碍,过去往往是河北的官员主动进京去推动河北与北京的协作,而雄安新区的设立有利于消除京津冀之间的沟通障碍,其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截止到2016年12月,京津冀之间1300多公里的“瓶颈路”已经完全打通,每天有来自河北的356条公交线路往返于京津。而雄安新区建成之后,则会让三地之间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一体化,从而为三地产业融合互动构建起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形成三地产业融合的红利。

    首先是交通一体化带来的要素流动红利,其次是沟通障碍消除而形成的制度改革红利,继而又衍生出产业融合红利,这三种红利叠加在一起构成了改革红利金三角,为三地旅游市场推广的联合、旅游产品设计的联手、旅游品牌塑造的联姻、泛旅游产业整合的联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这里要重点讲讲“系统渗透”。在以往的很多改革中,碎片化的改革红利很多,但是很难形成改革红利的系统渗透。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障碍。而雄安新区是一张“白纸”,加上来自国家顶层的改革支持,各种红利必将呈现出系统渗透的力量。系统性的改革红利带来的是系统性的创新力量,这是雄安新区改革成功的基础。

    聚焦到全域旅游来看,雄安新区没有传统观光旅游业态形成的历史包袱和机制顽疾,完全可以站在休闲度假的高起点打造全新的旅游业态系统,形成基于旅游产业链的系统性创新范式,为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全新的路径。

    举个例子,在突破入境游制度瓶颈方面,雄安旅游就完全具备系统性改革创新的条件,多年来,北京一直实施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始终没有转化成良好的实际效果,入境游客“北京入、天津出”“北京入、河北出”的还不多。而长三角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早已经实现了跨越省级行政区域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雄安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里程碑,随着雄安新区的逐步建成,在京津冀区域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入境便利政策,入境游客也必将在京津冀区域享受到充分的跨越多省市的旅游体验。

    四、以文化为驱动,雄安新区将成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全域旅游之城

    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定位是将北京的部分功能外迁,而高校、研究机构甚至政府部门从北京迁往雄安,将使北京的大批精英成为雄安的常住居民。有人的地方就必然催生出新的文化。来自北京的精英阶层在河北的土地上也将孕育出新的雄安文化,这是雄安新区旅游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力,更是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新磁极。雄安文化的内涵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燕赵改革文化+精英创新文化。河北的历史上涌现出很多的改革者,张角、刘备、赵匡胤、张之洞、李大钊等都在这里演绎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革命圣地西柏坡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科学方面的改革者有祖冲之、郭守敬等。改革文化与精英文化都属于创造性的文化,二者共同的创造基因将成就独特的雄安创新文化,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

    2.燕赵英雄文化+精英创新文化。河北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很多大名鼎鼎的英雄人物都出自这里,如古代的荆轲、毛遂、魏征、花木兰等等,近代的董存瑞也出自这里。这些英雄虽然都只是过往,但是,其精神气质仍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大量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精英聚集于此,英雄文化与精英创新文化相互交融,将形成雄安文化的新气象,也将形成雄安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文化资源。

    3.燕赵诗书文化+精英创新文化。这里留下了韩愈、关汉卿、曹雪芹等大文学家的足迹,也传承下来了吴桥杂技、曲阳石雕、无极剪纸等文化遗产。虽然这种诗书文化散落在河北全域,但是雄安新区的创新氛围将会为河北诗书文化提供很好的平台,形成对河北文化遗产的聚集效应。诗书文化+精英创新文化,也将形成雄安文化阴柔的一面,成为雄安旅游业的一道文化新景观。

    雄安新区的文化磁极效应一旦形成,将会对河北旅游资源形成巨大的辐射作用。目前河北旅游资源整体呈现出规模较小、分布零散、投入不足、创新不够的特点,缺乏将旅游资源转换成旅游产品的文化驱动力。未来雄安新区所形成的雄安文化将产生巨大辐射作用,为河北旅游产业的升级注入文化驱动力。

    (作者单位:奇创旅游规划设计机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