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人保资本谭国彬:新规将减轻险资配置压力
  • 人保资本谭国彬:新规将减轻险资配置压力

    时间:2016-07-05 04:02:56  来源:  作者:
    过去几年,人保资本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以交通和能源子行业为主,银行担保占绝大部分。人保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一部总经理谭国彬认为,新规的出台不仅有助于改善保险资金配置结构,还将拓展保险产品开发空间,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动保险业供给侧改革。

    证券时报记者:从人保资产的投资实践来看,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目前的市场现状如何?《办法》拓宽投资空间等市场化改革举措对于化解不利因素可能起到哪些作用?

    谭国彬:基础设施等大类资产配置的供需一直存在着两类矛盾。一是产品发行方与产品购买方的矛盾;二是基础资产供给方与产品发行方的矛盾。其根源是保险资金运用长期形成的风险偏好已滞后于市场变化的矛盾。

    目前,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面临基础资产缺乏、资金相对充裕、市场竞争相当激烈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项目投资行业较为集中、收益普遍不理想、增信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保险资金配置压力大,但是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手段却明显不足。

    新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保险资金的配置压力,扩大投资范围,反映了市场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市场化原则。

    证券时报记者:修订后的《办法》,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价值在哪里?

    谭国彬:《办法》是对保险资产端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的落地文件,将对保险负债端主业形成重要支撑。新规增加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拓宽了与保险主业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强调了受益人大会制度,有利于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和受益人参与项目后期跟踪。

    同时,新规出台后,保险资金可以拓宽到不同的实体行业领域,通过保险资产端的发展,逐步拓展保险产品开发空间,优化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提升保险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动力,促进保险主业的扩展和风险数据的搜集。

    证券时报记者:《办法》在缩小行政许可范围、拓宽投资范围的同时还强化风险管控机制和规范信息披露等规范,您对此如何理解?

    谭国彬:这体现了保险资金监管逐步放开,体现了市场化的思路。既可以第一时间排查行业重大资金运用的风险问题,又不至于“大包大揽”,能充分激发保险资管行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能力。通过强化风险管控机制和规范信息披露,可促进投资者自主决策和自行承担风险,在充分信息披露的情况下,将具备从业能力的机构决策作为主要及首要防线,做出最优选择。

    证券时报记者: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公司的风险管控尤其是后续管理有哪些具体措施?在《办法》拓宽投资空间后还会采取哪些加强风控的措施?

    谭国彬:目前,我们针对重点行业进行风险排查,对所有已投项目和偿债主体进行逐一走访,对关键交易对手进行系统性抽查,对所有交易对手进行常规性跟踪分析。

    我们遇到的较有代表性的后续管理问题包括,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风险排查、早期项目的提前还款要求、煤炭等行业标的企业的信用违约风险、平台公司的信用违约风险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根据每个项目所处行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加大名股实债和股权基金投资力度,更加主动地参与基础资产管理和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包括参与投资决策、加强与项目方或基金管理人的沟通、灌输保险资金风控理念等。新《办法》出台后,将更加关注项目的行业风险和退出风险,加强股权回购方面的保障措施。

    证券时报记者:新规出台后,人保资本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有什么规划?

    谭国彬:过去几年,公司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以交通和能源子行业为主,银行担保占绝大部分。2012年以来相继尝试用股权计划的投资模式,对接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走出了创新的模式。

    未来,人保资本将兼顾存量和增量,特别是在存量上争取有突破,加大投贷保一体的业务产品创新,加强养老、普惠金融等与保险主业协同领域的投资。同时,在项目或资产选择上更注重项目或资产本身的现金流和内在价值,加强项目或资产运营和处置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