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在巨浪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
  • 在巨浪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

    时间:2017-09-25 15:41:4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东海救101”轮正在海上展开救助。 (资料照片)

      每次看到小艇冲过去的时候,船长刘学洪的心都会被揪起来。

      他只能拼命吸烟,在驾驶舱里毫无目的乱走,巨大的风浪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高频通话器中只有刺啦的噪音。直到那一句“我们上船了”的声音传来,老刘的心才放下来。

      快30年了,老刘还是不喜欢这种感觉,每次的救助都是一场煎熬。在“东海救101”轮上,谁都明白那句话背后可能的代价――“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们是“海上的119”

      为了让人容易理解救捞的工作,刘学洪打了个比方,“简单说,我们就像海上的119,海上出了什么意外、难事都会找我们。”

      说得轻描淡写,可真实的工作却凶险、复杂许多。会遇到什么?当台风达到12级甚至更高,海面掀起巨浪,一切在大自然面前都显得那样渺小,船翻了、起火了、走锚了……他们要做的,却是靠上去,近些、再近些,冲上去,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

      2013年10月14日5时33分,载有1.5万立方米木材的巴拿马籍散货船“SUPER SUN”轮在长江口附近水域着火,船上23名中外船员遇险,“东海救101”轮火速赶往现场。轮机长李治国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东海救101”轮放下的小艇一次又一次尝试靠近难船,却被大浪冲开,情急之下,救援队员趁着船在海浪中起伏的落差,直接跳到了船上。救命的绳索终于绑紧了,20多个船员,踩着救捞队员的肩膀,获救了。

      据统计,“东海救101”轮自2012年11月正式投入救助待命行列之后,截至2017年8月底已救助出动100余次,救援人员326人,救助船舶66余艘,获救财产近40亿元。

      有种使命感总会涌上来

      面对商船密集、海域复杂的环境,除了短暂的补给时间,23名一线船员几乎以船为家,一刻未曾停歇。9月初,“东海救101”轮悄然驶回外高桥码头,迎来了正式投用后第一次长达20天的特检,也是五年来第一次,船员们可以稍稍喘口气了。

      在海上,面对更加复杂艰难的环境,这些水手们一直坚守未曾离开,到底是为什么?李治国说:“当你看到那一幕幕险情,看到有人挥手求助,又或者在即将沉没的船里,发出清晰的求救敲击声,那时候会有一种使命感涌上来,而当遇险船员获救后,那种满足感也会充满你的内心。这样的事,很纯粹。”

      船长老刘1987年就加入了救捞队伍,这30年,他看着中国的救捞船从不到8000吨级,发展到如今的万吨巨轮,现代化装备不断更新换代,青年水手们一个个加入进来,逐渐地,他也和救捞再也分不开了。“最后就是团队、兄弟之间的感情。说真的,许多时候,你能不能救、能不能成功,就靠一根绳子是否拉得住,身后的那个人,就是你的兄弟。”

      每逢召唤使命必达

      作为旗舰,“东海救101”轮需要做的远远不止救捞,每逢国家有召唤,“东海救101”轮使命必达。

      对“东海救101”轮的20多名船员来说,最难忘的还是两次奔赴南印度洋搜寻马航MH370的任务。2014年3月22日,“东海救101”轮接到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令,奔赴南印度洋疑似海域。65天中,累计航行13295海里,搜寻海域面积122875平方公里,排查12处可疑区域,打捞10件漂浮物。

      2015年9月,“东海救101”轮再次接到搜寻马航MH370的指令,短短几个月间,“东海救101”轮完成了各种急需的改装,自2016年1月11日起代表中国,执行MH370国际联合水下搜寻。这是一次历时近1年的远征,为了对生命的承诺,“东海救101”轮创下了国际上多国人员合作人数最多的纪录、创造了中国海上救助单船航行距离最远、时间最长的纪录,在杳无人烟的印度洋上续写生命的希望。

      船上的队员记录当时情景:“2016年12月3日,最后一次ROV下潜作业已是凌晨3时……当搜寻设备抵达海床,探照灯扫过,4200米深的海底一览无余,南印度洋的海底格外安静而荒凉,此刻,所有人的呼吸仿佛都停滞了,祈祷着、期盼着……直到驾驶台传来燃油已到极限,众人沉默,久久没有离去……”透过文字,让人仿佛看到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那一片为生命守望的纯粹。(解放日报记者 梁建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