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工作繁忙,压力又大,下班时间晚,不会做饭也懒得做——小夫妻成了“蹭吃一族”?
  • 工作繁忙,压力又大,下班时间晚,不会做饭也懒得做——小夫妻成了“蹭吃一族”?

    时间:2017-09-26 14:01:09  来源:  作者:

    工作繁忙,压力又大,下班时间晚,不会做饭也懒得做——小夫妻成了“蹭吃一族”?

    工作繁忙,压力又大,下班时间晚,不会做饭也懒得做——小夫妻成了“蹭吃一族”?

    市民赵小姐最近马上要生孩子了,但是一提起开伙做饭仍很头疼。另一名市民王小姐的孩子刚刚满月,家里的长辈就忙得团团转,不但要轮流帮忙照顾孩子,还要每天变着花样给小两口做饭。在已婚一族里,很多年轻人结婚多年没做过几次饭,他们往往会选择下馆子或叫外卖这样更加省时省力的方法。随着年轻人不做饭的队伍日益扩大,“蹭吃一族”已经成为继“啃老族”之后又一社会现象。

    小两口:“蹭吃”也是理性选择

    来到高小姐位于松江新城的家,180多平方米的房子干净整洁,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敞开式的现代化厨房。烤箱、双开门冰箱、洗碗机……各种厨房装备一应俱全。“其实这些都是摆设,因为我们几乎不开伙。”高小姐颇为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她与丈夫结婚一年多,但是在家开伙的次数却屈指可数。

    “我们不是不想在家里做饭,而是真的没有时间。”高小姐从事海外销售工作,几乎每天都要晚上6点后下班,单位距家约50分钟的车程,回到家里基本要7点以后。她的丈夫则从事金融行业,加班也是家常便饭。由于在外吃饭高油、高盐,小夫妻俩担心长此以往对还未生育的身体造成影响,所以他们经过与双方父母商量,现在经常是由退休在家的丈母娘过来做晚饭。“回家有热腾腾的饭菜上桌,觉得很幸福,就是辛苦了妈妈。”高小姐说。

    现代社会,步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工作繁忙,压力大,下班时间普遍比较晚,导致没有时间和精力做饭,这似乎成了不少“80后”和“90后”小夫妻面临的窘境。钟先生和太太也是这样一种状况。“我在市区的国企工作,加班较多,加上单位有食堂,所以晚餐也就在单位解决了。我太太在松江上班,丈母娘家在松江城区,所以太太经常回娘家吃饭。”钟先生说,这样的情况在他和同事之间也很普遍。“大家都想趁年轻,在工作上好好拼一拼,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要为工作让路,比如自己做饭这样比较耗时间的家务。”

    为此,记者随机采访了20对“80后”和“90后”小夫妻,其中超过半数表示一般不会自己在家做饭;一周中自己动手做饭一至两次的占六成以上,大多是周末在家的时候,做一些简餐;在不做饭的人中半数以上会选择前往父母家蹭饭,至于原因则集中在“工作忙”和“觉得比较麻烦”方面。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做饭非常有必要。不愿意做饭,但是又觉得做饭很有必要,产生这样一种矛盾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或许从市民顾小姐的话中可以窥得一二。“小时候,我放学回家打开门就会闻到饭菜飘来的香味,这时妈妈一般都在厨房里忙里忙外,我和爸爸则是静静地等待香喷喷的饭菜上桌。全家人一边吃饭,一边交流一天的经历。饭后再由爸爸负责洗碗、收拾,这种感觉特别温馨。”顾小姐说,“但是现在工作节奏太快了,我和先生两人的小家庭很少再现这样的情景了,不知道以后有了宝宝后会是怎么样状况呢?”顾小姐的无奈也道出了很多小夫妻的心声。

    然而,当不少人在感叹自己做饭“执行难”的时候,我们身边也出现了一些清流。刘小姐和先生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成为新上海人。前两年,小两口咬紧牙关在浦东新区耀华路附近买了一套房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小家。“现在一边工作一边还房贷,经济压力还是不小的,所以我们都是中午带便当,晚饭回家吃。”原来,刘小姐夫妇在市中心的商务区上班,如果在外吃饭的话,每天近100元的餐饮消费成本相当高。为了节约生活成本,也为了健康,刘小姐下班后都会赶紧回家准备晚餐和第二天的中饭。“我现在可是‘下厨房’APP的忠实粉丝,有了这个神器,感觉做饭也没有这么困难了。”刘小姐说,“我现在渐渐喜欢上了烹饪,觉得挺有成就感的。”与本土的年轻小夫妻比较依赖父母的情况不同,不少新松江人里的小夫妻没有父母在身边则更加独立也成长更快。“如果我们和爸妈住在一个城市,也许我们也会选择去爸妈家里蹭饭吃的。”刘小姐打趣道。

    家长:父母眼里永远是孩子

    对于这些结婚后依然选择“啃老”的新“蹭饭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父母均表示愿意“收留”,有时,双方家长还出现“抢”的局面。“因为在父母面前他们永远都是孩子。在亲情面前,钱的问题微不足道。”市民陈阿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从一开始就准备让儿子结婚后与自己住在一起。“尽管儿子有稳定的收入,但始终不放心他们单独搬出去住。我们与他们住在一起,一来可以帮忙做家务,二来等以后有了孩子也可以帮忙照顾小孩。不过他们更希望有独立的空间,所以还是坚持分开住,平时回来吃晚饭。”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是陈阿姨,很多“80后”的父母也有同样的想法。据了解,由于现在城市里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两边的父母都希望婚后子女能跟自己住在一起。目前儿子还没结婚的朱阿姨说:“从小儿子就没有离开过身边,一家人生活已经习惯了,如果孩子自己搬出去住,我们有些舍不得,家里也很冷清。住在一起,人多热闹些,一起吃饭、聊天,可共享天伦之乐。”

    “我婆婆也特别希望我们常回去吃饭,不然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太冷清了,他们也不习惯。”张小姐说,“有时候我们不过去吃饭,两位长辈会买好菜来我们的小家开伙,为我们做晚饭,吃完饭收拾完后再回去。”张小姐说,本来担心公公婆婆路上赶来赶去太累还劝他们不用特意来做饭,后来发现二老是乐在其中,所以也就随他们去了。

    “其实,我们还是希望孩子们多回家里吃饭的,一来他们自己不太会做饭,二来经常在外面吃饭,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如陈阿姨所说,父母的担心是有据可依的。很多测定和计算都发现,相比于家庭制作的食物,餐馆食物中所含的脂肪更多,纤维更少,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人们在外就餐时感觉味道很“足”,比家里的饭菜“过瘾”,是因为外面的餐饮放的盐和增味剂(味精、鸡精、酵母水解物等)更多,吃到的钠非常高,频繁在外就餐可能因钠摄入过量而存在患高血压、胃癌和肾脏疾病等风险。吃了餐馆的食物会觉得特别渴,喝了很多水还不解渴,这种体验很多人想必都有过吧。人体吸入过多的钠既损害皮肤,身体又容易水肿,还可能带来咽喉不适和莫名的头痛。

    “我儿子和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我们不仅希望他们多回家吃饭,而且也希望他们节假日多回来住。”陈阿姨告诉记者,每年的春节,双方父母都会争着邀请小夫妻俩回家住。“据我所知,我们的亲朋好友大多没有明显的‘婆家’和‘娘家’之分,我们与亲家都非常欢迎小两口回来‘蹭饭’和‘蹭住’。”

    专家:折射出传统的回归

    “其实,婚后去父母家里‘蹭吃’或者‘蹭住’的情况并非仅仅发生在“80后”和“90后身上,“70后”甚至出生更早一些的夫妇也有这种情况。”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师刘志军说,“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刘志军认为,高物价、高房价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认为,迫于现实的压力,“蹭吃”和“蹭住”或是理性的选择。”既节省了开支,又让亲情回归,一举两得。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教授王小章也认为,子女与父母“蜗居”三代同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亲情的温暖与魅力,折射出人们渴望家庭和谐、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心愿。

    “做父母的给儿女最好的礼物,就是那些做给孩子的一餐又一餐的饭。”知名演员、北京电影学院老师黄磊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道。不久之前,黄磊出版了《黄小厨的美好日常》一书,详细记载了他与美食的渊源。据悉,因为父亲留下的味蕾记忆,令黄磊至今难以忘怀,所以他深知做饭对孩子的重要性和意义。在黄磊看来,味觉也是一种传承,包括对待食物、对待每一餐、对待时节的态度,都与家庭传承有关。“我很喜欢做饭,我知道那些做饭的规律。我喜欢给女儿多多做一道她最喜欢吃的,而且非常非常简单的卤肉饭。也许对她来说,爸爸的味道就是卤肉饭的味道。”黄磊在书中写道。

    与此相似的还有2012年红遍全国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下文简称为《舌尖1》),以及两年之后《舌尖上的中国2》(下文简称为《舌尖2》)的再一次华丽现身,为观众们呈现了视觉盛宴。与《舌尖1》更多注重技法相比,《舌尖2》的成功,不仅是那些饕餮盛宴刺激了人们的胃液,更是美食背后所蕴含的对家庭、自然和社会的伦理关怀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而对家庭伦理的回归、对自然伦理的遵从、对社会伦理的坚守,也正是当下社会最为需要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