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细节处露真情 《我是医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 细节处露真情 《我是医生》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时间:2017-10-01 21:27:4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夏毓婕

    《我是医生》剧照

    东方网记者夏毓婕10月1日报道:“我是医生!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以95岁高龄依然奋战在手术一线的上海东方肝胆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为原型的传记电影《我是医生》,日前荣获了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我是医生》由上影集团出品,故事讲诉的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面对越治越多的肝癌病人十分不满足,一心想彻底治愈癌症。所以他希望自己最得意的门生、号称外科“一把刀”的赵一涛去治愈癌症的基础领域做研究,而赵一涛对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非常排斥,经过吴老的启发“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最终适应了新岗位。

    电影成功还原了一位有血有肉平易而伟大的时代英雄,充分表现了吴孟超院士作为一位名医、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军人,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格,精湛的医术和高超的医学战略意识,义无反顾的报国情怀。

    《我是医生》剧照

      紧贴真实,主创集体“驻扎”医院

    “吴老的材料太丰富了,从哪个角度去写、哪个角度切入,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系主任黄丹坦言,制片人袁孝民找到他执笔时,内心除了惊喜还存在着巨大的压力。他表示,吴老平常不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有太多美好的、感人的、闪光的瞬间,但电影创作只能记取一二,所以他去东方肝胆医院采访了十几次、跟进手术台近距离观摩、到他家里跟他进餐。

    黄丹告诉记者,自己就站在护士身边看了吴老五台手术,“那几天我的脑子里充满消毒水的味道、血的味道,手术室皮肤上烧灼的味道,我从这些味道当中体会吴老所有的感受,跟他进餐,到他家里。我觉得创作如果不能深入生活,是不能写好的”。然而,无数次采访之后,黄丹闭上眼睛想起吴老,并不是他如何在手术台上叱咤风云,而是他变形的手指与脚趾,他去手术休息室缓慢疲倦的步伐;是他对病人春风十里,路见不平怒发冲冠的性情;还有他时常的开怀大笑,眼神中的清澈明亮。“我们希望,努力赋予人物更有新意的突破、更人性化的挖掘,在故事的细节中,塑造一个真实立体的吴老、能够看到内心柔软之处的吴老。”

    在电影中饰演吴孟超门生赵一涛的演员胡亚捷说,自己也跟其他的主创人员一样,下到生活,去肝胆医院里跟吴老的徒弟们混在一起,感受各个弟子身上不同的特色。“我不仅看吴老的手术,我还要看《我是医生》里边四个医学顾问的情况,这四个医学顾问都是吴老的高徒,我跟三位有关系,赵一涛是他们四个人的复合,我把前面三个人都采到了,我都跟他们混在一起,看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状况。”

    《我是医生》剧照

    突破自我,人物还原丰富有趣

    “展现医生的影视作品,大多都会有病人哭天抢地、医生大爱无疆的展现,惊心动魄的手术与医疗案例往往是最大的看点,但是我们放弃了这条相对简单的道路。”导演谢鸣晓表示,跟别的医生题材影视作品不同,《我是医生》选择表现吴老到了晚年还在不停地突破自我,致力于建立攻克癌症的基础研究平台,去展现他不断研究的精神。

    他眼里的吴老风趣幽默,对待医学极为严肃认真。“严肃中又有点萌!”他透露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吴老坚持要为自己女儿做手术的片段。这是真实的事情,吴老的小女儿患了肠癌,吴老决定自己为女儿动手术。在医学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医生不给亲人开刀,而且吴老擅长的是肝癌,面对质疑,吴老轻轻松松说了句“我回家翻翻书就行!”吴老坚持认为在手术台上就算是她女儿也是普普通通的病人,而自己是最了解这个病人病情的主刀医生。

    《我是医生》剧照

    在电影《我是医生》的最后,字幕排山倒海般涌现:吴孟超院士1922年出生,1956年参军、入党,选定肝胆外科为发展方向,1974年建立我国第一个肝胆外科,200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截至2016年主刀逾15000台……这位行医近70载的国之大医,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他用他的手术刀救治无数患者的生命,并且始终站在国际医学科学前沿,在思考、探索、实践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癌症问题,造福于天下苍生。

    “如果说袁隆平是解决了‘饿不死’的难题,那么吴孟超就致力于保障人们‘活得久’。”制片人袁孝民这样说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