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今年前五月上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33.8万人
  • 今年前五月上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33.8万人

    时间:2017-10-03 17:02:33  来源:东方网  作者:邵未来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正处在最不典型发展、最典型转型的发展阶段,新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技术大量应用、新产品和新服务变化更迭。要反映这些新经济下的动态变化,我们的统计也要与时俱进。”上海市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处处长刘文这样说道。

    记者了解到,围绕着上海“新经济”,上海市统计局划定了7大板块、17个领域的重点内容,定期统计测算新经济的发展成果。数据显示,上海“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三成。

    工业机器人产值增长34.4%

    对于周利明而言,过去的这一年,变化可谓巨大。作为上海南市螺丝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的一名普通职工,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到来,让他的工作变得更高效也更安全。

    “原来压制螺纹需要把螺母一个个放在机器卡口上,手动操作模具压制完成后,再逐一取出。一天下来,光是把螺母拿上拿下就得上百次,一个不小心,手还可能受伤。”周利明指了指一旁的新机器说,“有了这些螺纹机,我一个人可以同时控制10台机器,效率大大提升。”

    说着,他把螺母逐一塞入螺纹机一条长长的入料管道里,机器迅速运转,管道内的螺母一只只下沉到处理平台,经过模具的压制,铁皮上翻起了一道道花纹,整个过程还不到1分钟。“我只要提前设定好参数,往机器里下料就行了,压好之后机器还会自动出料,这样一来效率至少提升了5倍。”10台机器发出隆隆的轰鸣声,一旁堆满了成型的螺母,所有的数据都在机器上一目了然。周利明乐呵呵地笑了,“这或许就是科技革命的力量”。

    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实现产能升级,即便是在最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化”前行的脚步也不能有片刻的停滞。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在很多的企业工厂里,机器人的身影已经不再鲜见。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82.4%。在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制造领域,也成为了最直接的“受益者”。今年上半年,申城的汽车制造业在新车型、新产能的带动下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总产值增长2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总产值、增速均居全市工业行业之首,为全市的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5%。

    而作为上海国企中的排头兵,上汽集团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317.5万辆,同比增长5.8%。根据上汽集团的规划,公司计划“十三五”期间,在新能源领域专项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投放30款以上全新新能源车型,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超过60万辆。

    共享经济虚拟现实蓬勃发展

    如果说制造业和我们还有些距离,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来自新经济的“烙印”。共享单车、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外卖订餐……这些新模式早已走进了每个人的生活。

    以外卖行业为例,创业9年的“饿了么”,已经在在线外卖、新零售、即时配送和餐饮供应链等业务上形成了规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饿了么在线外卖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000个城市,加盟餐厅130万家,用户量达2.6亿,服务于饿了么旗下“蜂鸟”即时配送平台的注册配送员达300万。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司员工也超过15000人。

    饿了么蜂鸟研发负责人告诉记者,蜂鸟在配送中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它会根据商户的历史数据,准确预测出高峰和非高峰时期的出餐时间,最大限度优化骑手的送餐时间。目前,企业还在探索通过无人机配餐,进一步缩短配送时间。据悉,无人机送餐未来或将成为现实。

    虚拟现实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样带动产业迅速兴起。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虚拟现实产业约占全国市场1/4的份额。数据显示,上海目前有直接从事虚拟现实的企业近200家,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约占1/5。“产业链主要环节均有企业集聚,产品体系丰富。近年来,上海培育了一批创新性强、体验良好的虚拟现实产品和服务。比如,亮风台建立了集基础技术平台、云平台、AR眼镜、内容平台于一体的AR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为汽车、教育、工业、旅游、营销等领域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已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支付宝、美图、OPPO、汽车之家、中联重科、科勒等百余家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覆盖全球超过10亿的终端用户。”相关人士介绍道。

    三产就业人数增加33.8万人

    2015年招聘207人、2016年又新招130名职工,对于一家员工人数500人左右的企业,即便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旧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作为上海的一家科技驱动型企业,由于第三方支付这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及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企业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

    企业招聘经理告诉记者,在这些招聘的岗位中,既有要求颇高的专业技术岗位,也有基础服务的普通岗位。“我们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近四成,他们构筑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光是技术开发就有100多人,队伍还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

    数据显示,上海已经连续13年实现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59万个。新增的就业岗位从哪里来,事实上,在传统制造业外迁,高端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近年来上海工业各大产业的就业岗位持续减少。但是即便如此,在服务业新经济的强势带动下,上海整体就业水平不降反升。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上海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33.8万人,不仅抵消了传统制造业的就业压力,也推动全市就业人数大幅增长。而这都离不开新业态带来的贡献。记者从漕河泾园区了解到,园区内大部分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随着企业用工需求的不断增加,每年释放岗位超过2万个,其中约有8成是高技能岗位。

    李克强总理曾经说,“服务业是就业最大的容纳器。”上海的新经济发展,不仅推动产业崛起,同时也拉动了大量的就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