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外出重口味在家小清新 上海人吃饭“冰火两重天”?
  • 外出重口味在家小清新 上海人吃饭“冰火两重天”?

    时间:2017-10-11 15:45:3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张钰芸

    原标题:外出重口味 在家小清新 上海人吃饭“冰火两重天”?

    外出用餐偏爱重口味的辣,追求更浓更纯的鲜,而在家吃饭的时候,则减盐、少辣,注重原味,沪上百姓家里家外的口味出现截然不同的分化趋势。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和金文食品今天共同发布了“2017年(中)美味金文风味指数”。重原味、添辣味、有鲜味,已成为风靡沪上的味型趋势。

    据悉,今年“美味金文风味指数”最高值为辣味指数110.1,较上年环比增长10.1%;最低为咸味(盐)指数96.3,较上年环比下降3.7%;咸味(酱油)指数为103.2,年环比增长3.2%;而中国人最钟爱的鲜味则出现了家内家外不同的分化趋势,鲜味指数在家用方面连续三年下滑。

    上海商情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在零售渠道中,沪上家庭调味品消费提质减量。一方面是人们生活品质提升、健康意识提高,愈加注重食材原味的呈现,另一方面,人们对高端、优质型的调味品需求提升强劲,如酱油中有机及零添加产品的占比从2016年的0.6%上升到了1.5%,销售额同比上涨超过200%。而从金文食品的餐饮供应链系统数据可以发现,调味品在餐饮渠道的消费额连年显著上升,这与人们在外就餐热情高涨有关。

    5.jpg

    图说:2017上半年调味品消费份额

    此次风味指数还发现了上海人的三大口味趋势。

    趋势一:浓油赤酱热度不减

    上海人爱吃浓油赤酱,从调味品的消费趋势来看,这一口味变化不大。2017上半年,美味金文・咸味(盐)指数在餐饮和零售年环比双双下降。而同为咸味型的酱油消费则均呈现上升趋势,与盐的消费呈现替代效应。

    1.jpg

    在餐饮渠道中,美味金文・咸味(酱油)指数环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生抽消费同比上升了15.8%,老抽同比上升14.2%,酱油的复合功能提升,消费热度不减。

    2.jpg

    而在零售渠道中,酱油类产品在2年环比增长后,2017年上半年小幅下跌。但消费的层级明显提高,酱油中有机及零添加产品的占比从2016年的0.6%上升到了1.5%,销售额同比上涨超过200%。

    金文食品总裁童卿表示,健康概念、功能细分成酱油升级主流,供给端企业可从两方面逐步增加研发投入,一是增加本身附加值,如“淡盐酱油”、“铁强化酱油”等,二是打天然牌,以“零添加”与“有机”为主,衍生出高端酱油。

    趋势二:在外用餐辣味为先

    2017上半年,在零售渠道中,美味金文・辣味指数为101.1,较上年环比微增1.1%,而餐饮渠道美味金文・辣味指数高达114.0,且环比增加14.0%,餐饮端的辣味消费态势持续向好。

    3.jpg

    近年来,川湘菜系热度不减,如川菜不可或缺的红油豆瓣酱,辣中有香,让川菜更“吃香”,在餐饮端辣味调味品中占比近一成,同比增长30.2%。而随着国人国际化的视野扩展,东南亚菜系如泰料等民族特色风味餐饮也连年走俏。如风味独特的甜辣酱,在餐饮渠道,2015年-2017年,甜辣酱连续三年同比增长保持10%以上。此外还有快餐连锁相继推出的藤椒、香麻口味等也在引领辣系新时尚。

    上海商情信息中心主任原立军表示,随着国内新中产阶级这一核心消费群体的增长,以及他们追求生活品质、追逐新鲜体验的消费习惯,未来辣味调味品会向中高端市场及更多元的产品线升级。

    趋势三:鲜味遭遇内外“两重天”

    2017上半年,在餐饮渠道中,鲜味指数大幅增高,环比陡增26.8%,为了迎合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味蕾,餐饮企业使用增鲜剂的比例越来越高,味型越来越丰富。

    而零售渠道鲜味指数持续下滑,环比降低22.5%,可见市民对安全、营养、绿色的饮食诉求正逐渐占据上风,此外随着食材保鲜技术的升级,食材本身的鲜嫩多汁使得家庭烹饪中对增鲜类产品的依赖逐年减少。简单烹饪,留住食材本味,这样的观念已逐步深入人心。

    4.jpg

    增鲜剂品类繁多,如味精、鸡精、蚝油、浓缩高汤、高汤粉都是常见的增鲜调味品。作为第一代增鲜剂,味精可谓是最经典的,不过餐饮端的2017年上半年的消费额同比下跌0.9%,尽管需求萎缩,但历经百年岁月,味精依然占据餐饮消费增鲜剂的近二成份额。在零售端味精也占到四成,同比下降16.8%。味精占比双双下降的背后则是复合型增鲜剂的崛起。此外还有鱼露这类独特风味的鲜味调料,近年来在上海的人气也持续上涨。

    图表来源:上海商情信息中心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