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职校、企业与英机构三方签约 英国“现代学徒制”走进申城课堂
  • 职校、企业与英机构三方签约 英国“现代学徒制”走进申城课堂

    时间:2017-10-13 15:30:3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原标题:职校、企业与英机构三方签约,定制与企业文化匹配的优秀人才 英国“现代学徒制”走进申城课堂

     IMI项目负责人缪巧军正在给学生现场讲解操作细节。 李惠 摄

    英伦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走进申城课堂。昨天,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永达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英国汽车工业学会(IMI)签约,合作举办“国际标准学徒班”,班上28名学生将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学习来自英国汽车工业学会的课程体系,永达选派经验丰富的28名师傅一对一带教。

      对学徒投入1英镑受益2.6英镑

    所谓学徒制,其本质为学校与企业在培养过程中的双重核心作用。“对学徒投入1英镑,受益2.6英镑”这一直观的统计数据,在欧洲流传已久。

    上海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由来已久。2014年,上海首个中职教育国际合作中心――中芬职业教育卓越中心,在闵行区群益职业技术学校揭牌。该中心与跨国企业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开展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尝试。2015年8月,多年实践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成为教育部立项的全国27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校之一。

    “此次,我们希望依托强势产业,以高质量、国际化的教学标准,与企业一起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辉介绍,学徒班学生每学期都将有一个月进入企业学习,将学到的理论部分直接应用于生产,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企业中的技术“大牛”也将定期来校开设讲座。

    提升对学徒培养途径的认同感

    “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高速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令高质量人才储备环节‘前移’,从源头上定制与企业文化更匹配的优秀人才。”永达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唐华说。不过,也有业内专家坦言,企业这样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普遍。

    以德国为例,近几年,参加校企双元制教育的新学员不足50万人,历史上首次低于大学新生。许多企业抱怨“找不到适合学徒岗位的申请者”,企业以前坐等申请者,现在却要主动招揽学徒。这背后固然有适龄青年人口减少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却是观念上的因素,即追求尽可能高的学历被视为获取美好职业未来的保障,这一看法呈愈加普及之势。

    在英国,针对企业用学徒比例较低,一系列改革正在推进。2015年10月起,英国政府将学徒的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上调20%,达到每小时3.3英镑,此举是为吸引到更多的潜在学徒制候选人。今年4月开始,英国向具备资格的大企业收取“学徒税收”,税额为每个企业交纳总工资支出的0.5%; 每个纳税企业将获得1.5万英镑的政府津贴以抵消所纳税款。这笔钱可定向用于培训学徒。

    鼓励企业参与积极性,提升社会对学徒培养途径的认同感,也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专家认为,除了教育系统内部的机制改革,从财政、税费、文化、就业等领域给予外力推动,同样不可或缺。此外,与国际主流模式对接应讲好“中国话”,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学徒制”,包括学校如何与企业对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怎样互通等,都可有新的探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