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近百万果农日子富了 庆阳苹果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 近百万果农日子富了 庆阳苹果产业助力精准扶贫

    时间:2017-11-23 18:18:50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轶琳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22日报道:个大圆润、口感香甜,一堆堆鲜红的庆阳苹果今天从甘肃远赴上海进行宣传推介。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庆阳市的主导产业之一,庆阳苹果也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庆阳苹果远销海内外备受老少欢迎,而这背后,还有着当地果农脱贫致富的故事。

    甘肃省庆阳市是国家规划的最佳苹果种植地区之一。这里目前有着177万亩苹果种植区。近年来,苹果被当地确定为主导产业之一,覆盖当地80个乡镇,50多个专业村,近10万个专业户,全市98万多名果农通过苹果致富,其中有3万多是此前的贫困人口。目前,果农的平均收入已达到每年3700元。

    果农靠苹果致富要从7年前说起。从2010年以来,庆阳市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抢抓国家苹果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和“北扩西进”的历史机遇,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坚持“小苹果,大产业;小苹果,大民生”的发展理念,以贫困人口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为前提,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脱贫之路,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庆阳富民增收的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据庆阳市委副地级干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秦华介绍,近年来,庆阳大力推广苹果栽植“海升”模式和“西农”技术,积极探索“林业项目融资培育、招商引资租赁承包培育、专业合作社集中培育、农民自助经营培育”四种苗林产业经营模式,林果面积逐年扩大,群众收益持续增加,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多重效益。

    据介绍,2014年,庆阳宁县引进陕西海升集团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建成现代高科技苹果产业示范区,由此建立了苹果栽植“海升”模式。与传统果园相比,“海升”模式科技含量高,能比传统果园早挂果3到5年,很好地解决了苹果产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很快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重要模式。

    以宁县为例,全县发展苹果产业流转贫困户土地1.6万亩,每亩每年500元,每年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可收入800万元。另外,通过就近吸纳群众入园务工,使农民变成果农和产业工人,有近万名贫困人口每年平均在海升集团务工100天以上。群众还可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分红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宁县,缺乏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精准扶贫贷款给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以资金入股的方式,三年一次性获得7%的分红收入,户均分红收入超过1万元。缺乏劳动力或者不愿意经营土地的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每年可按照入股比例获得稳定的土地分红,亩均达到650元。

    通过合作建园把入股的贫困家庭、务工的贫困人员当成自己的合伙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海升”模式除了技术层面之外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这种“同仁法则”的管理模式也成为产业扶贫的一把钥匙。技术收益、馈赠收益等衍生收益也成为群众“钱袋子”的重要组成。

    由家庭农场带头,贫困群众结对帮带,按照“海升”模式管理,宁县310户贫困群众从中受益;而由村两委牵头,集体建办,合作经营,新建集体果园4300亩,带动贫困群众193户。此外,县上还为每个村提供30万元到100万元的专项贷款支持。除了以上形式,自愿按照“海升”模式零散式建园的约有1400多户,对贫困户来说,这种不同于传统的生产形式,正在让他们脱贫的步伐越来越快。

    优质苹果高产的同时需要大力打通销售通道。近年来,庆阳还成立了苹果产销联合会,共组建果业协会3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8个,通过组织开展标准化创建达标活动,逐步引导合作组织走上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如今,借助“互联网”的东风,线上线下销售同步发力,“庆阳苹果”已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并在东南亚国家和俄罗斯等欧洲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庆阳苹果,果真好”正在成为国内外消费者的共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