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入侵上海“最成功”的淡水鱼 造就本地生物三大“苦主”
  • 入侵上海“最成功”的淡水鱼 造就本地生物三大“苦主”

    时间:2017-11-23 18:19:24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原标题:入侵上海“最成功”的淡水鱼,造就本地生物三大“苦主”

    上海历来有许多动植物入侵物种,但动植物保护专家很少用“最”字定型某一种入侵。不过,一种貌不惊人的小鱼――食蚊鱼肯定是“最成功的”,它成功地抢占一席之地并且挤掉了其他淡水鱼以及蛇、蛙、龟鳖等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

    食蚊鱼,俗名大肚鱼、柳条鱼、山坑鱼、大眼叮当等,上海很多小池塘、河道、稻田等水域都能看到。它形似柳条,是一种矮胖的小鱼,嘴巴略朝上,约2-5厘米长。通常雌鱼大于雄鱼,雌性食蚊鱼是直接生出的是食蚊鱼小鱼而不是鱼卵。

    食蚊鱼的老家在美国东南部、墨西哥等地,属杂食性,以浮游动物、小的昆虫与碎屑为食,当然也包括蚊子的幼虫孓孑。

    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市的研究人员鲁兹 罗德里格兹,正在观察水池中数以千计的食蚊鱼,萨克拉门托的艾尔格鲁夫县有世界最大的食蚊鱼养殖场。

    这是一种“可怕的吃货”。成年食蚊鱼一天能吃上百条蚊子幼虫孑孓,不过孑孓们并不是食蚊鱼的单一食物,各种浮游生物、甲虫、螨类和无脊椎小生物等都是食蚊鱼的口粮,一天的进食量可达其体重的42%至67%,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1986年,科研人员发现如果仅吃孑孓,食蚊鱼会有一部分死亡,幸存的食蚊鱼也会生长迟缓;而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食蚊鱼甚至会同类相食,这种行为是否遗传目前尚不清楚。同类都不放过,其他异类的命运可想而知……

    许多地区曾用食蚊鱼来控蚊。20世纪初期,台湾食物匮乏,而大量补抓青食用,随后造成蚊虫繁殖疾病流行,因此当时的总督府约于1913年从美国引入食蚊鱼来消灭蚊子幼虫。

    随后不久,日本也希望通过投放食蚊鱼来控制蚊虫数量而从台湾引入食蚊鱼。于1924年,大陆地区也引入了食蚊鱼。直至现在,台湾全岛淡水生境几乎都有食蚊鱼的身影,日本南方水域食蚊鱼广布,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分布。食蚊鱼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了低地水体的优势种。扩散如此之快,那控蚊效果如何呢?

    因历史上灭蚊有功,食蚊鱼图腾2010年被俄罗斯索契市立在了纪念碑上。

    上世纪初,人们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引种,控蚊方面在部分区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至20世纪中后期,多位科学家发现尽管食蚊鱼能以蚊子幼虫为食,但该幼虫在食蚊鱼消化道所有内含物中仅占极小的部分,其他大部分则主要为浮游动物。而在20个有意引入食蚊鱼的国家中,仅有4个达到了控蚊效果。

    这让人想起了另外一种生物甘蔗蟾蜍。澳洲引入甘蔗蟾蜍来消灭害虫,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消灭很多本土物种。

    但是食蚊鱼的绝招不只是能吃。它们能生、能扛、能“打架”。 

    每年春末夏初,气温开始升高,沼泽、池塘里蚊子幼虫孽生,为食蚊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温度亦适宜,是繁殖的最佳季节,雄鱼和雌鱼追逐交尾。雌鱼的孕期从16天到28天不等,一条雌鱼能生2到6窝小鱼。作为暖水性鱼类,食蚊鱼的繁殖率高度依赖水温,25℃时两窝之间间隔23天,温度升高到30℃时,两窝之间只间隔19天。每窝小鱼一般有60条,身材大的鱼妈妈可能生产更多小鱼。

    1995年,鱼类学家们发现,虽然出生时食蚊鱼的雌鱼和雄鱼的数量相等,但是统计成年鱼的性别比例,雌鱼的数量远多于雄鱼。研究人员认为,雄鱼在交配之后死亡率高,是因为雌鱼自身能储存精子,已经完成繁衍使命的雄鱼无须再活下去,从而避免和新生的幼鱼形成竞争。为了下一代而精尽鱼亡,不可谓不震撼。

    而所谓能扛,指的是生态耐受性强。除了不耐寒这样的天生缺陷无法克服,食蚊鱼能够在许多严酷环境下存活,包括两倍于海水盐度的水体和含氧量低的水体,含有机废物、杀虫剂、除草剂和酚类的水体,甚至在42℃的水温下还可以短期生存。食蚊鱼口部的特殊形状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当水中溶氧量低的时候,它能方便地直接浮到水面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正因为强悍的环境适应力,食蚊鱼有“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淡水鱼”之称。

    食蚊鱼还能通过挤占其他鱼类生存空间,掠夺其食物,直接打压其他物种。它们有时候直接吃体型更小的成年鱼类,对体型更大的物种不外乎两种手段――绝嗣和肉体伤害。一种是吃大鱼们的卵以及幼鱼和蝌蚪,北美的鲈鱼和鲤鱼深受其害;另一种是直接攻击其他大鱼,咬其鱼鳍和鳞片,造成细菌感染,间接提高大鱼的死亡率。

    食蚊鱼的到来,占据了上海不少动物资源,并造就了一批苦主:

    第一苦主是以青为代表的鱼类。青为上海原生鱼,曾广布于各个水系,也曾是上海最常见的淡水鱼之一。由于食蚊鱼繁殖快,攻击力强,生态位和青几乎一致。现在已经几乎被食蚊鱼挤占,上海几乎找不到青了。食蚊鱼为了抢夺和原生鱼共有的资源,对于比它大的原生鱼,会采取撕咬其鳞片和鳍的策略,让其细菌感染加大死亡概率。而且连这些原生鱼的幼苗也是它们不会放过的美餐。值得一提的是吃蚊虫方面,上海很多原生鱼并不逊色于食蚊鱼,比如:青、、斗鱼等。

    第二苦主是蛙类。上海本地小型蛙类很多,遇上食性复杂且攻击性较强的食蚊鱼算倒霉了,食蚊鱼吃不了大的就吃小的,蛙类的卵和蝌蚪对于食蚊鱼来说是上等的蛋白质来源。除此之外,2007年,科学家发现食蚊鱼所释放的化学物质,还可以降低蝌蚪的活动性。

    第三苦主是蛇类和龟鳖类。上海为数不多的蛇和龟鳖不是吃鱼的?怎么也会收到伤害?那是君不见食蚊鱼鼓鼓囊囊的腹内常躲藏的东西:寄生虫。食蚊鱼到国内后,成为了台湾棘带吸虫最适的、稳定的第二中间宿主,其最终宿主为蛇类。食蚊鱼同时也是胃瘤线虫易感品种,被此虫感染的食蚊鱼被龟鳖或鱼类捕食后,可能感染胃瘤线虫,并且有造成内脏穿孔的危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