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记忆|做六休一、也一定要全家去白相的西郊公园!
  • 记忆|做六休一、也一定要全家去白相的西郊公园!

    时间:2017-11-25 17:23:59  来源:东方网  作者:

    原标题:【记忆】做六休一、也一定要全家去白相的西郊公园!

    据上海发布,曾几何时,去西郊公园白相是一件可以拿来在同学或邻居面前扎台型的事情,也是许多上海人家招待外地亲朋的保留节目。在上海动物园,有与来自北京动物园的“八莫”定下百年之好的大象版纳,有跨江越洋却毫不晕船的长颈鹿,还有爱对游客摆臭脸的大猩猩博罗曼等明星。关于西郊公园的这些旧事,你都听说过吗?

    当年西郊公园宣传画

    在动物园里,游客们去猴山看猴子,看孔雀开屏,看大熊猫吃竹子……一代又一代的动物明星,狗熊拜拜、大象版纳、大猩猩博罗曼等,带给人们无限的欢笑。连接市区和西郊公园的57路公交车,满载着无数上海人家的美好憧憬;甚至连动物园餐厅那美味价廉的盖浇饭,至今仍让人唇齿留香。

    1980年,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但很多上海人还是一直习惯称其为“西郊公园”。那里,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打开时光宝盒,释放出无数难忘与欢乐的记忆……

    1980年,西郊公园改名为上海动物园

    如今的上海动物园正门

    早年曾是英商高尔夫球场

    西郊公园占地74.3万平方米,原是英国商人开设的高尔夫球场。1953年,人民政府将球场收为国有,辟为公园,设有溜冰场和儿童乐园等,于次年面向大众开放。据档案记载,开放仅十天,最高日游客量就达15万人次,造成花木损伤、交通拥堵,不得不停业整修半月,重新开园后以日限4万张门票控制游客量。

    英商高尔夫球场

    1954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一头大象被赠送给上海饲养展出。于是,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改建为动物园。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奔赴西双版纳,经七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次年6月把这头名叫“南娇”的大象安全运到上海,入住新落成的“象宫”。

    1955年7月9日,动物展区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游客可以观赏到大象、虎、熊、猴、鹿等动物,门票5分/人。按照规划,动物展出的种类不断扩展,1956年至1958年间,新建了狮虎房、犬科笼、熊山、猴山、鸣禽和猛禽笼等馆舍。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园5周年,开挖了天鹅湖、建成了狮虎山、熊猫岭、鹿苑和百花厅,公园面积扩大到70公顷,初步形成了大型综合动物园的面貌。

    象宫

    游客与“南娇”合影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兴公园、中山公园附设动物园并入西郊公园,并兴建了长颈鹿馆、河马馆、大猩猩馆(现猩猩馆)等。西郊公园成为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那时候,去西郊公园白相是一件可以拿来在同学或邻居面前扎台型的事情,也是许多上海人家招待外地亲朋的保留节目。要么到外滩,要么到西郊公园去看动物,这一东一西,成为上海人招待远方来客的最自豪、最炫耀的景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郊公园的儿童乐园

    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到西郊公园去

    西郊公园,顾名思义就是西边郊区的公园,而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也意味着通往它的路途并不轻松。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到西郊公园游玩足以让人提前兴奋好久,但此行却并非易事。

    当年西郊公园导游图

    当时西郊公园的门票是两角,加上来回的路费,大概要六七角;一般是不在外面吃饭的,都是自带干粮,这样一个人要消费一元。当时一天的生活费才三角,所以如果两个人去,消费两元是相当奢侈的。为了节省路费,在回程时有些市民还提前一站下公交车,这样能便宜五分钱。

    不仅是花销上的投入,要腾出宝贵的周日时间玩一趟也是要下决心的。在五天工作制实行之前,那时一星期只有周日放假。积攒的家务集中在了一天,被称为“战斗的星期天”。对于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往往是六一儿童节,或者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才作为奖励去西郊公园。

    很多人都曾有这样一张“西郊公园”标准照

    去之前,干粮总是要提前准备的。一些市民在礼拜六晚上会全家动员,自己做馒头、煮茶叶蛋,还有炒长生果和香瓜子。

    1980年代上海动物园宣传画

    1958年开线的57路公交车,当时是市区通往西郊公园的唯一一条线路。从起始站静安寺途经延安路到终点站西郊,全程8.33公里,车资是一角五分。每周日的客流高达三到五万人次。为了提高运能,除了在高峰期设置大站车和全程车交替运行,站台上还分两个队伍候车,一个是坐队,一个是立队,并且在站台上提前卖票。

    57路公交车是当年市区通往西郊公园的唯一线路

    57路公交车有33个座位,坐队的乘客把位子坐满后,再放立队的乘客上车。大多数人都希望尽快乘上车赶到公园,情愿站着挤着颠簸一路。当年的老司机回忆57路的盛况:“从三点半一直到五点半,是游客回家的高峰期,我们两分钟发一部车。一辆车好挤上来120个人,这是最起码的,150个人的时候也有的。”

    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动物明星

    如今,上海动物园的拱形大门是一对亚洲象雕塑,它们深情地举鼻相吻,母象的腹下还有一头可爱稚拙的小象。亚洲象的造型还出现在了动物园的新旧两版园标上,这是为了纪念建园初期的那段历史。

    动物园里的“大象元素”

    说起动物园的第一位住户――大象南娇,退休饲养员依然记得与它朝夕相处的往事:因为远离故乡,南娇一开始很不习惯。有一次夜里打雷,它吓得从象房西边一扇门逃出去,一直逃到七宝,把人家农田踏得一塌糊涂。好在不久,越南人民送来了大象阿邦,刚好可以与南娇为伴。这两头母象一直结伴活到70多岁才去世。

    1971年,西郊公园又引进了大象“版纳”。版纳到西郊公园一年后,与来自北京动物园的“八莫”定下百年之好。据饲养员说,八莫的饲料别的大象都不能碰,只有版纳可以吃。现在八莫和版纳“结婚”已超过四十年,生养了8个儿女,子孙遍布全国。

    相亲相爱的版纳与八莫

    西郊公园1965年就着手筹建长颈鹿馆,第一头长颈鹿于1966年来自北京动物园。一位负责运送工作的“护鹿使者”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带着鹿出北京后,到天津的塘沽乘轮船,正好碰到台风尾巴,人都晕船,它倒没有晕,给它吃饲料照样吃。

    现年已44岁的大猩猩博罗曼的“威名”令许多游客难忘。1994年它从荷兰鹿特丹来沪时,曾轰动全城。它拥有站直了将近2米的伟岸身躯和威猛的样貌,面对游客时常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它的性格暴躁易怒,至今单身。

    常对游客“摆臭脸”的大猩猩博罗曼

    在它的隔壁,是2007年来自鹿特丹的三只大猩猩和它们在上海动物园诞下的两位新成员,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大猩猩种群。目前上海动物园有四十七种灵长类动物,其中包括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四大类人猿。

    大熊猫是游客必定要看的明星动物。在西郊公园里,大熊猫住着空调房,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当时除了大光明电影院里有空调,其他哪个地方都没有,这一看大熊猫居然能够享受冷气开放,大家羡慕得不得了。

    第一批住进空调房的大熊猫

    濒危野生动物的新家

    1980年,上海动物园向上级递交申请,要将青藏高原的珍稀动物红斑羚引进到上海动物园来,为它们传宗接代,由此来保护这一物种。红斑羚又叫赤斑羚,体型小巧,头上顶着弯弯的小角,身披棕红色的毛发,尾巴很短,从背部到尾有一条深褐色的条纹。它们生活在海拔2千米以上的森林、草甸和峭壁上,直到1961年才被人们发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濒危物种。

    红斑羚

    在饲养人员的悉心照顾下,红斑羚于1984年首次产下幼崽,往后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家族成员诞生。上海动物园不仅成功引进了红斑羚,还成功实现了该物种的人工繁育。目前红斑羚已经成为上海动物园拥有的特色动物之一,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斑羚圈养种群。

    让上海动物园引以为傲的动物住户名单中,华南虎当仁不让地位列其中。华南虎被列为中国十大濒危动物之一,上海动物园拥有22只华南虎,数量在全国动物园中名列前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除了西藏、台湾、海南,基本上每个省都有来自上海动物园的老虎。现在全国各地动物园里的华南虎,大部分是上海动物园华南虎的后代。

    华南虎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动物园展出的动物已从开园时的31种46只发展到470余种5000多只。园内的每一处绿化造景都与动物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只有那10万平方米清新开阔的草坪,还基本保持着60年前高尔夫球场的地貌。

    现如今,曾经的西郊公园早已置身闹市,再也不是举目皆田野的郊区了;地铁10号线和多条公交线路直达动物园门口,再也不用一大早出门挤57路公交车了;人们有了更多的假期和休闲选择,去动物园可以随时出发,再也不是一年盼一回的大事。但上海动物园――人们口中的“西郊公园”,就像一个曾带给我们无限欢乐的老朋友,依然被很多人牵挂着。

    这里,留下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