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超大客流量的轨道交通等 大多城市步入风险管理阶段
  • 超大客流量的轨道交通等 大多城市步入风险管理阶段

    时间:2017-11-25 17:26:56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玉荣

    据《劳动报》报道,面对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超大客流量的轨道交通等,快速发展的城市如何管控安全隐患?昨天,由同济大学主办的2017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大多数城市已步入风险管理阶段,需要构筑具有前瞻性的风控治理体系,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城市安全度。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我国尤其是城市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威胁、新压力不断增多、加大。“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多次在十九大报告中被提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德学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目前城市普遍存在一些深层次安全问题,如城市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中对城市安全虽有涉及,但内容分散、各自为政,规划之间缺少协调;现有立法中缺乏对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选址方面的明确规定,尚未纳入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许可和安全许可各行其是,关联性不足,难以真正实现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在安全方面的“源头把关”;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较低,技术手段落后甚至缺失等。若干个重大危险源如监控不力,大量的安全风险点如管控不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如开展不力,就会发生事故甚至是重特大事故。所以必须两手抓,一手抓事故预防,一手抓应急管理。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表示,中国城市面临比以往更繁多、更复杂、影响更大的安全隐患,城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们大多没有做好迎接风险社会的准备,风险意识欠缺,管理上依然奉行以“事件为中心”的应急模式,造成有时本可“花小钱消险”的工作,变成了“花大钱救灾”的事件。同时,社会公众对于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风险防控的参与意识不强。他认为,面对新趋势和新形势,必须从传统的政府一元主体主导的行政化风险管控体系,转型升级为开放性、系统化的多元共治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社会参与途径多元化,结合移动互联等时代背景,应对城市风险动态化带来的管制难点。如补齐风险源登记制度短板,对责任主体、风险指数、应对措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形成系统的、适用的“互联网+”风险防控成套技术体系;提升各领域的安全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风险防控标准体系,为全市综合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