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王秋月:深耕“熟人”社区的多种可能
  • 王秋月:深耕“熟人”社区的多种可能

    时间:2017-12-04 17:53:05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朱贝尔

    图片说明:王秋月(图中)与同事在一起

    图片说明:工作中的王秋月(图中)摄影:张维维

    东方网记者朱贝尔11月28日报道:提到社区工作者,我们脑海里常常浮现的是“退休大妈”形象。如果把社区工作交给一群更为专业的年轻人,他们能胜任吗?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总干事王秋月和她的年轻团队或许能给出答案。

    王秋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新闻系,现任杨浦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曾荣获第四届上海公益伙伴日“公益”人物、第九批杨浦区知识创新区拔尖人才等荣誉,她所管理运营的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也曾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等。

      打造“熟人”社区

    公共生活还有多种可能

    平淡的社区公共生活,虽然安逸,却总感觉少了一份活力。王秋月和她的工作团队觉得一定要改变现状,将全新的社工理念引入到社区中,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让人们看到社区公共生活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

    他们做的第一个探索就是先从居民的文化生活入手,打造“熟人”小区,营造其乐融融的人文环境。改变的第一步从沟通开始。在居民区党总支的支持下,团队与党员骨干座谈,了解想法、需求,摸索创新方式。“红色港湾”党建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成功依托党员群体,激活小区自治活力。

    居民区的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社区活动成了小区党员、群众共鸣的舞台,党员在小区的作用愈发显现,带动居民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小区氛围越来越活跃,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较以前更亲密。

    延吉新村街道自治办副主任蒋彩利说:“对于社区来说,我们需要愿意深耕、扎根的机构。王秋月和她的团队务实、专业、接地气,他们了解社区需求,能够和居民打成一片,也能够与居委会和街道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

      关注青少年群体

    把爱留在“小松树之家”

    在延吉社区的几所中小学里,随父母来沪的青少年比例很高。作为社工机构,王秋月和她的团队非常关注这些青少年群体,并相应开展了丰富的服务。

    小曹是延吉七村的租住客,从小跟随父母来沪,父母忙于工作,她就在小区边的初中上学。由于父母工作很忙,沟通相对少,得不到太多关爱的她,小小年纪却格外老成,还十分内向,不善沟通。在睦邻中心成立“小松树之家”的第一天,便把这孩子请进来参加活动。

    “我把我的青少年时期留在了‘小松树’,是‘小松树’陪伴、培养了我……”4年的时间转眼过去,当初害羞的小姑娘长成了标致的大姑娘,在她脸上洋溢着青春、自信的光芒,她成了“小松树之家”最忠实的拥趸,也是最大的受益者。4年里,在社工的帮助下,小曹成长为《松果城》杂志的记者、编辑,还负责了“小松树”项目微电影的编剧工作。如今,她已是卫校的学生,还成了学生会的一名干部。在王秋月的影响下,她未来的心愿是“当一名社工”。

    “青少年项目不能做成‘托儿所’,要让每位参加项目的孩子得到锻炼,提高能力。通过我们的服务引导孩子思考他们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王秋月在项目例会上屡次强调。

      服务好社区长者

    “其乐家庭”让老人很安心

    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多,延吉七村也是老年人口占比30%以上的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了王秋月最关心的部分。她组建了“其乐家庭”(长者俱乐部),每周精心设计节目,除了常规的手指操、手工制作、智力问答等健脑健身活动外,还举办“老上海寻踪”、“回到童年”、“舌尖上的老上海”等主题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进老人之间的感情。

    “我认识小王比较早了,睦邻中心一开张的时候我就过来参加这里的活动了。小王每次见到居民,总是笑眯眯地主动打招呼,就像朋友一样。”延吉睦邻中心活动群众李长宏说:“延泽的一线社工们对我们这些老头老太特别好,很关心我们,也很尊重我们。有什么需求也随时有人可以去沟通,感觉很安心。”

    “老年人都很可爱,我把他们当自己的爷爷奶奶。每周来‘其乐家庭’活动的老人,从最早的20多人扩展到现在的90多人,这令我很有成就感!”谈到老年人项目,王秋月的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