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研究表明:上海的室内无烟政策可行、有效
  • 研究表明:上海的室内无烟政策可行、有效

    时间:2017-12-09 17:34:0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8日电 (记者 陈静) 记者从8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学术年会上获悉,上海实施新的控烟条例之后,室内公共场所的控烟宣传全面覆盖、吸烟现象大量减少、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研究证明,上海的室内无烟政策可行、有效。

    第四届中国健康传播学术年会由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共同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健康传播专业学组、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青少年健康促进分会协办。

    在“健康传播视野下的控烟实践”分论坛中,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唐琼回顾了上海市自今年3月1日起新版《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在实施的过程中,提出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是控烟执法的关键;新条例中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无烟的政策为控烟执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各部门协同合作、媒体的倡导,志愿者的参与,这样的健康共治促进了法律的有效实施,实施效果得到了八成公众的认可和肯定。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教授介绍了她所在团队在新条例实施前后,对于部分公共场所控烟效果监测的结果。团队选择了控烟难度相对比较大的一些场所,包括办公楼宇、宾馆、餐厅、酒吧、KTV、游艺厅、农贸市场等,每一类场所各选择20处,涵盖了包括城区和郊区的12个区县,分别在今年2月份新控烟条例实施前夕,以及5月底条例实施3个月后,采用通过现场观察和室内PM2.5浓度测定的方法,评价这些场所的实施效果。

    观察结果发现,新控烟条例实施整体良好,具体来说,禁烟标识张贴比例总体达到88%,40%的场所还设置了额外的控烟宣传,而室内吸烟区和烟具基本取消,室内吸烟现象明显好转。其中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在全面取消室内吸烟室后运行良好,而餐厅就餐期间的吸烟现象从原来的39%下降到11%。酒吧、游艺厅等娱乐性场所,吸烟现象确实依然存在,但吸烟人数有明显减少。此外,研究发现,农贸市场作为一个最贴近市民生活的公共场所,需要更多的监管;研究显示,无论是郊区还是城区,都体现了条例实施后吸烟现象减少这一趋势。

    新控烟条例的实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新条例实施后,室内PM2.5的平均浓度从之前的105ug/m3下降到64 ug/m3,比之前减少了近一半;另外,之前担忧的新条例实施可能导致男卫生间吸烟会更加严重的现象并没有出现,男卫生间的PM2.5浓度从之前的170ug/m3下降到115 ug/m3 ,减少了三分之一;团队对于一些经营性场所的人流量也进行比较,新条例实施前后各场所客流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条例的实施并没有对于这些场所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团队还在法规实施前后,在三个区的22个餐厅里放置被动式尼古丁采样监测器,连续一周收集和测量尼古丁空气中的浓度,更为特异性地监测环境烟雾暴露水平,直接评估条例实施前后的变化。结果发现,餐厅的大厅区域的尼古丁浓度的平均水平从之前的1.18 ug/m3下降到0.63 ug/m3,而餐厅的男卫生间的尼古丁浓度也从原来的3.97 ug/m3下降到1.59 ug/m3,证实了餐厅控烟初见成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