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金融业人才规模持续扩张 陆家嘴金融城人才集聚效应更显著
  • 上海金融业人才规模持续扩张 陆家嘴金融城人才集聚效应更显著

    时间:2017-12-22 15:14:11  来源:东方网  作者:邵未来

    原标题:上海金融业人才规模持续扩张

    东方网12月22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昨天,2017中国(上海)金融人才指数在沪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上海)金融人才指数为103.86,较2015年指数计算基期增长3.86,多数细分行业指数上升,反映金融业人才规模呈持续扩张态势。

    指数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基金业、信托业、期货业、第三方支付业7个金融细分行业为着力点,按照“动能+势能+效能”协同促进的人才能效三角分析模型,从人才规模、人才学历和人才待遇三个维度展开分析。通过描绘上海金融人才的“全景图”和“分镜头”,全方位动态监测上海金融人才发展状况,科学预测上海金融人才发展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人才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个人求职择业和金融机构招贤纳士提供信息参考。

    根据金融人才指数报告,陆家嘴金融人才指数为107.25,较上年增长7.25,涨幅高于上海整体水平,金融城人才集聚效应更为显著。陆家嘴金融城还是海外归国留学人才的集聚地,金融行业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占比6.2%,高于5.4%的上海整体水平,海归人才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信托业、证券业和基金业。

    2016年,受股市企稳、债市快速发展驱动,证券业人才规模由净流出转变为大幅流入,极大提振行业发展动力;受劳务派遣政策、人工智能技术和新业态的影响,银行业人才规模有所降低,行业效率显著提高,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这些变动都反映出金融人才对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变化做出快速调整的敏感性与及时性。

    本科学历人才是上海金融从业人员主力,2016年占比58.18%。基金业、信托业和证券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水平位列前三。上海金融业人才需求正趋向中高端,“优胜劣汰”效应显现。而通过主要收入、津贴水平、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四个维度构建的人才效能模型看出,传统金融行业在各维度薪酬待遇方面呈现出“一优全优”局面,私募基金业和证券业薪酬待遇竞争力最强。

    据悉,2017中国(上海)金融人才指数是在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指导下,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