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申城儿科迎来冬季就诊高峰 儿科就诊压力下沉
  • 申城儿科迎来冬季就诊高峰 儿科就诊压力下沉

    时间:2017-12-29 15:55:4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

    进入12月底,申城儿科又逢就诊高峰。记者近日从上海多家儿童专科医院、各级医疗机构儿科获悉,儿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新华医院儿科日均门诊量分别达8500人次、9000人次、5800人次和4300人次,较9月份均有大幅增长,病种主要集中在普通内科呼吸道感染等。然而,若和去年同期比较,门诊量却持平或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新华医院儿科普通门诊11月同比下降34.26%,12月同比下降33.22%。

    数据显示,全市近两周儿科专科医院、优势医院门急诊总量为25.37万人次,同比去年的23.35万人次增加8.63%。在全市就诊总量增长的情况下,“四大儿科”就诊量为何会不升反降?这说明本市致力推行的儿科医联体,已初步呈现出分流效应。

    门急诊骤增,以季节性流感为主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流感进入流行高峰季节,主要病毒流行株为乙型流感病毒,致病力和耐药性等特征未发生变化。

    上海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流感病毒流行株正从以甲3型为主向以乙型为主进行替换。近阶段(2017年第46周―50周,即11月13日―12月17日),本市儿童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1.63%,略高于去年同期,但流行态势较平稳;今年第51周(12月18日―12月24日)降为1.54%。全市流感总体疫情处于历年一般水平,但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无疑,这对儿童就诊高峰产生一定影响。

    记者获悉,最近一周多家儿科诊疗增幅明显。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继红说,近一周来医院儿科诊疗人数显著上升,儿科门急诊量上升6.7%,其中儿内科上升4.4%,急诊上升10%。这轮就诊高峰属常规性季节所致,“前来就诊的患儿多为感冒发烧、呕吐、咳嗽、哮喘等”。

    另一方面,出生人口增加,也导致门急诊人数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本市医疗机构活产数达23.05万,较2015年增加18%;其中高龄产妇比重上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相应增加。专家称,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生病,就急着直奔医院,便会导致冬季儿童就诊“扎堆”。

    三级专科门诊量,同比出现下降

    记者采访申城多家医院获悉,门急诊量同比去年基本持平,未突破历史峰值;一些三级医院专科门诊同比甚至下降。这从一方面表明,近年上海推行的儿科医疗联合体已初见成效。

    卫生部门介绍,近年来,上海打造辐射全市东西南北中的五大儿科医疗联合体、探索各级医疗机构同质化管理等举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新华医院和瑞金医院分别牵头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分片与全市16个区卫生计生委签约,引导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就近就地接受医疗服务。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入12月后,普通内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日均门诊量最高达3200余人次,这个数字同比去年变化不大。而由复旦牵头、7家综合医院构成的横向医联体,儿科门诊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闵行区,所有13个社区儿科“纵向医联体”,今年门诊量较往年增加5%,优质儿科医疗资源正辐射并下沉到基层。记者在医联体成员、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家住附近的邓女士带着高热的孩子求诊。“我们从小在古美看病,离家近,医生水平也不错,省得去大医院排队等候了。”邓女士说。

    中心主任汤春红介绍,目前冬季就诊高峰每日问诊量约百余人次,同比去年增加10%左右,儿科此前有2名医生,第3名医生培训返岗后,基本可满足社区患儿就诊需求。

    这种“就诊量分流”的效应在其他地区也有体现。新华医院的儿科普通门诊,11月同比下降34.26%,12月同比下降33.22%。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认为,这与北部儿科医联体项目的开展有密切关系――以宝山区吴淞医院为例,今年吴淞医院儿科门诊量呈较大幅度上升,近期也出现就诊高峰。

    同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今年12月儿科普通门诊量,同比去年下降18%。中心医务部副主任董斌说,东部儿联体建立以来,东方医院、浦南医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浦东妇幼保健院、奉城医院等二、三级医疗机构儿科交由儿中心托管,6家原本没有儿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儿科门诊,14家社区开设了儿童雾化室。基于此,今年浦东、奉贤两区儿科门诊和住院业务合计共增长7.4%和37.7%。

    基层医疗点,人手不足问题凸显

    随着冬季就诊高峰来临,申城各区域医疗中心、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人手不足问题凸显。

    儿科医生加班加点,在各大医院已成常态。市八医院儿科主任陆定介绍,这些天日均300余名患者,中班日均门诊也有100余人次,这一数据较前两个月翻了一倍,同比去年增加50%,“儿科现有8名医生加班加点,方可满足患者需求”。大华医院儿科副主任陈辉说,自上周起门诊显著增加,从日均370余人“跳”至470余人,与前两年基本持平。杨浦区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张季红介绍,今年儿科门诊量进入12月(截至26日)为6135人,即每日230余人次,维持在去年水平,“儿科总共有7名医生,周一至周五都安排上早中班,从早上七时半到晚上十时,人手不足,负荷较重。”

    在远郊,社区儿科服务则尚未跟上,一大原因也是人手不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日均达800人次,相比11月份翻了一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日均可达1000人次,同比去年增加30%,10月份至12月份同比增加10.26%。

    金山医院医务部主任李宏治说,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辐射整个金山区域,目前区内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社区服务一直想跟进,却因人手不足难以开展,“如果儿科诊疗触角能进一步延伸下去,医院的儿科诊疗压力可有效分流、缓解。”

    甲型乙型夹袭,本轮流感可能持续一个月

    儿科专家: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最好提前一两个月接种

    “此轮病毒孩子中招后,持续高热不退,症状相当严重。”不少患儿家长对这波流感都有类似感受。记者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

    甲型乙型流感可能共流行

    儿科医院监测数据显示,在近期因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儿中,流感病毒的检出率达50%至70%,以乙型流感为主。而去年同期,流感病毒检出率仅40%左右,以甲型H3N2为主,乙型流感到今年2月才开始活动,3月、4月处于高发期。通常乙型流感要到春季才开始流行,而今年乙型流感提前至12月就开始流行了,学龄儿童更易感染乙型流感,并成为社区乙型流感的主要传播源。

    根据近期流感监测数据,曾玫分析,近一周发现甲型流感开始出现,之后将形成甲型乙型共流行的情况。由于大多数孩子还没放假,甲型流感人数也在继续增加,预计这波流感可能将持续一个月。市疾控中心负责人透露,相比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相对温柔”。乙型流感一般不会大规模爆发,不过随着型别替换、人群抗体衰减,不排除发生聚集性爆发。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佳方式

    专家解释,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空气传播和近距离接触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以飞沫和空气传播为主。每年季节性流感导致全球5%至15%人群感染,幼托儿童在流感季节的发病率可高达30%至50%。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可预防流感大范围流行。曾玫介绍,6个月大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幼托儿童及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发病率更高,是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推荐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后,通常2周内产生保护性抗体,可在体内持续1年。但由于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曾玫提醒,家长应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至2个月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推荐每年接种时间为每年9至11月,“提前接种流感疫苗能大大降低儿童流感发生率。”此外,流感季节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时用纸巾或手帕遮挡,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等,都是防控流感的有效方法。

    分不清普通感冒和流感专家指出三个“大不同”

    一、症状大不同

    普通感冒:潜伏期约为1天,起病不是很急,以“卡他”症状(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至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果后期没有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5至7天,即可痊愈。

    流感:潜伏期约l天―3天,起病大多很急,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民间所传说的流感会死人,也确实不为过。

    二、治疗大不同

    很多人认为,只要患了流感或普通感冒,就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其实不然。抗细菌的药物对病毒没有效,滥用抗菌药物非但不能带来治疗效果,还会导致大量耐药菌株出现。一般而言,普通感冒时除非出现黄脓鼻涕或黄痰,并伴有发热,不宜自行服用抗菌药物;在明确有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抗菌药物。

    普通感冒: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该病为自限性,病程多在1周左右,无严重症状者可不用或少用药,以对症处理、休息、忌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原则。如后期并发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氟喹诺酮类。坚持有规律的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是预防普通感冒的最好方法。

    流感:治疗基本原则为:一是隔离患者,保持房间通风。二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以及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只有早期(起病1至2天内)使用,才能取得最佳疗效。三是休息、多饮水、饮食易于消化。

    儿童和老年患者应密切观察并发症,发现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流感治疗中,可酌情使用中成药制剂,如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三、预防大不同

    普通感冒:没有预防用疫苗。日常生活保持室内一定时间的通风、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防控有效手段,对流行性感冒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供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