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十二年的坚持:上海华东医院助老爱心餐暖人心
  • 十二年的坚持:上海华东医院助老爱心餐暖人心

    时间:2018-01-02 17:34:4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1月1日中午前,爱心助老送餐车即将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出发 孙国根摄

    爱心助老送餐车行进在上海马路上 孙国根摄

    爱心助老送餐车到达静安寺街道“乐龄家园”助餐点后 孙国根摄

    “乐龄家园”助餐点为老人分餐 孙国根摄

    1 月1日全国劳模 、俞卓伟院长在静安寺街道“乐龄家园”助餐点听取老人意见 孙国根摄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2日电 (孙国根 吴麒敏 陈静)2018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位于上海市胶州路上的静安寺街道“乐龄家园”助餐点分外热闹,30多位独居老人已早早等候在这里。今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送上门的爱心餐是一块厚厚的红烧大排,香喷喷的面筋炒蘑菇,绿油油的是炒蓬蒿菜,外加一碗蛋花汤。更让老人们高兴的是,他们的老朋友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全国劳模俞卓伟教授专程赶来听取意见、唠家常,与他们一起迎接新年。

    据记者了解,每顿三菜一汤的所谓“标准”是10.5元,其中区政府补贴2元,街道出资0.5元,老人仅付8元;而俞卓伟院长在旁则笑着补充说,如此三菜一汤就是给我院职工也至少15元,尚不包括“送货上门”的成本。显然这是“赔本买卖”,但就是这“蚀本生意”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已坚持了近十二年,累计烹饪“爱心餐”逾120万份,助餐点从1个发展成为7个,受助老人从最初的68位增加到1200余位。十二年来,助老爱心餐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位于最市中心的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因千年古刹静安寺而得名,属于“深度老龄化”区域,也是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街道之一, 60岁以上人口高于上海市31.6%的平均水平,达到35%,其中80岁以上占22%。

    静安寺街道近20%的独居老人面临 “吃饭难”,他们诉说 “天天只烧自己一个人的饭菜,实在不方便。买大排骨,总不能只买一块、只烧一块,烧多了,第二天、第三天再吃,不新鲜”;很多“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更是“难上加难”、“愁上加愁”。于是,当时静安寺街道有关方面负责人找了十几家饭店、商店,都遭到直接回绝:“餐费只有四五元钱,每顿要有一大荤、一小荤,还有一份时蔬和一份汤,这样的亏本买卖怎么做?”

    2006年9月,街道无奈找到华东医院,没想到医院却一口答应:“服务社区老人是好事,没人愿意接?这亏本买卖我们来做!”合作之初,双方将送餐份数定在每天70份。华东医院职工食堂承担了菜肴烹饪的任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则负责煮饭、送餐。2007年起,包括静安寺街道在内的为老助餐服务得到了区政府专门的经费支持。越来越多的老人提出,希望在社区搭伙。为此,社区老年服务社与华东医院商量降低搭伙“门槛”。俞卓伟院长说:“如果大家都能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幸福”。于是,助老爱心餐的供应量不断加码、提升;在华东医院带动下,后来酒店、敬老院也加入到了为老助餐行列。

    因为揽下了“份外事”,华东医院职工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要提早1个半小时上班。清晨6时,食堂工作人员就到岗了。荤菜先烧起来,而素菜特别是绿叶菜下锅有严格的时间点:8:45分蔬菜下锅,这是因为街道的助老送餐车9点到达,蔬菜下锅太早,口味就差了。随后,数百份热腾腾的饭菜被分装进专用饭盒,送到各助餐点和老人家里,确保每天11时开饭。还有,老人吃饭变数大,有的突然生病要去医院,有的临时被子女接走。社区老年服务社接到电话后告知华东医院食堂,食堂会临时调整配餐量。逢年过节,食堂职工要休假,人手紧缺,此时,食堂管理者便会上灶掌勺。

    1月1日,记者跟随送餐员孙师傅来到家住胶州路、行动不便的张阿婆家里,只见孙师傅热情而熟悉地问候老人,老人一叠声地表示感谢。张阿婆说,每天中午11时,爱心助老餐送上门,老香额,华东医院烧的红烧大排真好吃,还有熏鱼、盐水鸭、四喜烤麸、五香牛肉、滑蛋虾仁、酒香草头,清炒菠菜,时鲜货也不少。天气好时,老两口还会自己踱步到社区“乐龄助餐点”吃饭。她说:“盛汤的时候,感觉‘底’很厚,汤里干货很多。” 张阿婆和老伴“狠狠地”表扬了华东医院一番。

    十二年来,华东医院像绣花一样烹调着“助老爱心餐”,小小一份盒饭,暖了老人的心,解了社区管理者的愁。

    俞卓伟院长手拿笔记本,认真的记录着老人们的需求,有位老人说:“华东医院的蜂糕很出名,是否配餐时也给我们尝尝”?俞卓伟院长则笑着说:“我们华东医院的豆沙馒头也不错。我会与食堂的负责人商量,争取把助老工作做得更好”;接着,俞卓伟院长应老人要求,还与老人聊起了 “如何科学补钙”,赢得掌声阵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