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树亲兄弟”90后和70后哥俩为上海城市景观共出力
  • “上树亲兄弟”90后和70后哥俩为上海城市景观共出力

    时间:2018-01-12 15:50:33  来源:东方网  作者:范彦萍

    原标题:修剪枯树老枝 愿当“绿荫卫士”

    冬季是上树工抓紧修剪树枝的黄金时段。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据《青年报》消息,“人家都说,打仗亲兄弟,上场父子兵,我们是上树亲兄弟。”昨天上午,刚从树上下来的杨浦上树工陈国家穿着单薄的工作服调侃说。清晨时分,上海的气温降至零下1摄氏度。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人们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帽子、手套、围脖武装齐全。行色匆匆的路人吴先生不经意抬头,瞥见树梢上迎着寒风灵动的身影。冬季,万物凋零的日子,却是上树工抓紧修剪树枝的黄金时段。

    寒风中穿着单衣上树

    回寝室倒头就睡,为工作状态割爱娱乐

    上午7点时分,当大部分人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陈山山、陈国家、刘小桥裹着棉衣来到平凉路段,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上树前,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脱下御寒棉衣,穿着单薄的工作服。蹬蹬噔地攀爬上树,系好保险带,90后上树工陈山山娴熟地用手锯修剪起树枝。树下是一排共享单车,他将树枝钳住,树下的地面工心领神会,马上上前接住倒下的树枝,避免砸到车辆。他拿着手锯又修剪下一段树枝,树枝朝公交车线略略反弹了一下就掉头直下。“修剪也是要用心的,尽量避免弹到公交车线上,否则可能会弹伤车子和路人。这个当中力度轻重掌握要有相当的技巧。树枝从什么方向倒下来需要上树工凭借经验。上树条件很苛刻,晚上不行,因为光线太暗,如果树上有洞看不清楚,下雨天树皮太滑也不利于工作。”站在树下,队长姚春荣悠悠地解说上树背后的故事。

    当天修树的一队人马共有十多人,上树工只有三人,但下方还有多名地面工。通常一名上树工要配至少两名地面工协作配合。只见地面工手拿树杈,随时准备着将掉落的树枝弹往指定的方向。

    几棵树修剪下来,工作服上沾满了木屑,纷飞的木屑散落下来,记者不由得打了一个喷嚏。“你们为什么不戴口罩呢?”陈山山表示,在树上工作不能戴口罩,否则肺活量增大会导致呼吸困难。

    从1月8日开始上海寒潮来袭,昨天上海最低温度又降到零摄氏度以下,不一会儿的功夫,陈山山的脸被风吹得红彤彤。站在一旁的路人竖起衣领冻得瑟瑟发抖。“其实在树上一点都不冷,修剪工作量大,穿太厚会出汗。”1993年出生的陈山山在杨浦当上树工已有三四年了。每年冬天都是他最忙的时候。这几天,手脚麻利的他一天要上20棵大树。

    “坦白地说,我也想赖床,早上起来手脚都撑不开。每天清晨6点多起来,7点上树。”陈山山告诉记者,这两天上树实在太累了。腿和胳膊哪里都痛,天天晚上肌肉涨得受不了。以前他还会打打桌球、和室友打牌消遣娱乐下。如今每天收工后到家洗好澡,吃好饭,就上床休息。每天中午还要小憩一下恢复体力。

    “很多像你一样的90后下班后喜欢玩游戏,你会玩吗?”“我们哪还有时间玩游戏?我们很自律的,头昏不爬树,尽量保证睡眠,否则到了树上脑袋嗡嗡嗡响,上树会很危险。”陈山山吐露说,“今年修树太累了。这是因为每年树越长越大,结的果球也越来越大,春天会形成棉絮飘下来,落在路人脸上会过敏。所以今年公司做了一个新方案,要求我们把大的树冠修剪掉。工作量翻了一番,而且基本上都是用手锯,尽量谨慎使用油锯,避免一不留神伤到路人。”

    让工作成为兴趣和爱好

    路人一句“当心点”能让心里暖意融融

    问及他为何选择上树工这份职业,陈山山爽朗地回答说,是哥哥介绍的。在另一棵树上“凌波微步”的是比他大十五岁的亲哥哥陈国家。已经连续上树两个多小时的他赤脚穿鞋,都没穿袜子,在树上往来穿梭,他调侃说,自己身体好,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我脚很耐冻,属于超人,无所不能。看到记者来采访,更是打趣说,人家是打仗亲兄弟,自己和弟弟是“修树亲兄弟”。

    昨天的工作量很大,一大早,修剪小组就快速挪移,一路从大连路工作到怀德路段。在平凉路许昌路公交车附近修剪时,看到一位阿姨在等公交车。工作人员让她稍微让开下,避免被树枝砸到。阿姨看了看在树上劳作的几位工人,嘀咕了几句,“这么冷的天,你们太辛苦了。”一句话说的陈山山暖暖的。类似这样的温馨提醒还有很多。有素不相识的上海大叔提醒他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他听了一阵感动。

    尽管这份工作属于特殊工种,陈山山入行也晚,属于组里年龄最小的组员,但他已经是组里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了。队长姚春荣对他赞赏有加,“好几次他参加区里的岗位技能比武,都拿到了一二三等奖,几乎没有空手而归的。他上树很用心。”

    听到这样的评价,陈山山哈哈一笑,调侃说,自己很适合当上树工,并自嘲小时候自己很喜欢上树掏鸟窝,长大后天天上树,也算是圆梦。初中毕业后,陈山山就到老家的一个工厂做电脑配件。坐不住的他嫌这份工作太安静,有一年过年和哥哥吐露不想再继续待在工厂。小时候,他曾到杨浦公园看过哥哥修剪树枝,也参观过哥哥所在的单位。他喜欢能兜马路,能上树的工作。

    陈山山回忆说,自己第一次上树有点害怕,梧桐树和老家的杨树不同,越往上爬越细,树干富有弹性,站在上面掌握不好平衡人会晃来晃去,站在上面会发抖。慢慢地,他习惯并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每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上树季。这几天天气严寒,他倒毫不介意。“这几天,我们老家的气温都零下十三四摄氏度了,相比之下上海已经暖和多了。”

    过了一会儿,哥哥陈国家下树休息,为了防止伤害到路人,他自觉地将锋利的手锯放到地上。“我来这里10多年了,这个岗位一直挺缺人。上树工就是冬天忙一点。”

    自豪能在上海安身立命

    努力学习希望能多一项技能傍身

    当天上树的三位上树工,年龄段囊括了“70后”、“80后”、“90后”,且都已成家立业。1978年出生的陈国家是“70后”,他的儿子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希望下一代能做白领,成为管理者。去年,两个孩子到上海来看过爸爸好几次。他很自豪能在上海安身立命。

    对于亲兄弟干同一份工作,他并不介意,“我们很多老乡都是干这个的,既然弟弟喜欢就做呗。我们需要这份工作。这里不忙的时候可以回家务农。”

    每年,他和弟弟都会回五六次老家。春节火车票难买,2016年陈国家买了辆车,逢年过节就捎上弟弟和老乡一起回家。

    1986年出生的刘小桥是三人搭档里的“80后”,也是属于三人中最早来当上树工的,2002年初中毕业后就到杨浦从事这份工作。他承认,上树也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控制好范围,避免让路人受伤。刘小桥的孩子已经10岁了,如今在老家读书。已经三十而立的他为了日后长远考虑,希望能多一项技能傍身。“冬季修剪,其他时间我在单位开车。”

    “90后”陈山山今年才24岁,但已经是4岁孩子的父亲。兴致颇高的他甚至主动谈起了二孩话题。“目前还不想要二胎,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想法不一样了。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未必愿意多生。”他还表示,对目前的工作还算满意,河南是农业之乡,不忙的时候他会和哥哥回老家照应农活。

    杨浦区绿化公司副总经理王勤艰介绍说,上树工的黄金工作时间很短,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严格的上岗要求,需要获得从业证书。目前杨浦整支队伍有40多名上树工。“一般在春节前他们就能完成工作,就可以回家过年了。但春节期间我们会留几支应急的队伍。这几天寒潮来袭,所有的寝室也供应空调,我们也会提醒他们多做热身准备工作,避免感冒。”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