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震后十年 上海消防加强演练缔造专业救援体系
  • 震后十年 上海消防加强演练缔造专业救援体系

    时间:2018-05-11 15:27:35  来源:东方网  作者:刘昊

    图片来源网络

    东方网记者刘昊、实习生甄立鹤5月11日报道:明天是5月12日,距离2008年那场牵动所有人心的灾难已经整整十年。

    十年间,伤痛记忆未曾消退。十年间,现代地震救援体系逐渐成型……昨天,东方网记者在上海市特勤金桥消防中队见到了当年第一批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的消防战士们,在他们的叙述中,那一段众志成城的救援片段再次鲜活。

    徒步14小时挺进灾区

    现任特勤支队司令部参部长王玮是汶川抗震救灾的亲历者。当年5月14日下午,上海消防总队应急抢险救援队抵达都江堰。接着,王玮和28名新泾中队的消防兄弟作为第一批参与汶川救援的团队,负重近70斤的装备,从都江堰徒步进入映秀重灾区。他们整整走了14个小时,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那是一条不能被称之为路的路。从外围进入灾区的人只能在塌方的斜体山坡上爬着走,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山体下方湍急的岷江。

    触目所及,都是灾难痕迹。灾区内逃出来的孩子拉着王玮的衣服:“叔叔,我还有很多同学在里面,你们能把他们一起带出来吗?我会谢谢你们的!”

    他的笑容还未凝固就停止了呼吸

    进入灾区后,率先入目的便是漩口中学拦腰崩塌的主教学楼,校园的门牌已经不知去向。巨大的冲击让参与救援的消防官兵们没有时间反应悲伤,迅速投入抗灾抢险工作。

    王玮参与的第一项任务,是救援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原先六层的居民楼,在强震之后只剩下四层,救援对象被房梁牢牢地压住了下半身。这名男子状态良好,神志清醒,一个多小时后他便被成功救出。

    而令王玮没想到的是,这个前一秒还躺在担架上微笑着对消防官兵们道谢的男子,笑容还未凝固,下一秒突然停止了呼吸。

    一众救援人员从喜悦到震惊只有几分钟的时间。直至后来,与医疗团队沟通后才知道这是挤压综合症的后果。

    救援对象在长时间受重物压迫后容易引起内脏功能衰竭致死,这样的知识对于初次接触地震救援的王玮等人来说是一个盲区。而这种生命在自己眼前流逝的伤痛也激励着救援团队科学救援。

    据事后统计,在抢险救援的8天8夜里,上海消防部队从地震废墟中共营救出被埋群众358人,生还23人,最大限度地抢救出了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

    十年间地震救援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十年前,大多数消防团队对地震救援的了解还基本为零,而在08年的这场灾难后,成体系的培训就开始了。

    王玮对当年一同参与救援的国家救援队印象深刻。他回忆道,当年他所带领的新泾支队在废墟中努力进行拆破时,国家救援队的成员们却在废墟边上砍树。当时的他一直不明白原因,直到灾后接受救援培训,才知道这些粗大的树木是用来进行建筑物支撑,提高安全性。

    汶川地震救援结束后,上海消防总队多次选派业务能手、指挥员开展地震救援的专业学习。后来,上海消防参照“地震灾害重型救援队”的标准组建了两支专业队伍,每支队伍45人。一旦接到救援指令,必须在2小时内将人员和救援装备集结完毕。

    相较于十年前,现今的地震救援体系已经有了颇大的完善。从过去单一的简单仪器加人搜索变成了先进勘测仪器、搜救犬团队加人的新结构。而救援的方式也发展为向上向下水平破拆、重物提升以及重物移除等多种方式。待搜救结束,还会在救援现场标记国际通用的救援符号以提示其他救援团队。

    近几年,上海消防总队还多次开展不打招呼的实战拉练,以检验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

    “从队伍建设,到设备的更新,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希望救援能够更加专业、科学、安全、高效,在关键时刻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王玮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